为什么没有第二季度呢,因为第二季度在玩行万里路去了。七月份主要在旅游(参看前不久的浙南和日本那几篇游记),八九月份重新把书拾起来开始读……但也没读多少,叹气。
书籍
- 『千羽鹤』、『舞姬』,作者「川端康成」,译者「陈德文」。刚回国、在等人的时候在西西弗书店买的,很久没去过国内的实体书店,想到要买两本书在去日本的飞机上读,就买了这两本日本性很强的小书。但是好贵,这么小的书都这么贵,我还充了书店的会员(我在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还买了会员,当时店员说有什么什么优惠来着, 而且我也想着以后大概经常会来书店,结果现在全部都在多抓鱼和当当上买了)。其实我都忘了这两本我有没有读过了,川端康成的作品总是读过像没读过,最后只能记得那种淡淡的感觉。这两部作品也是。日本女性虽然地位很卑微,但也在生活中尽力地寻找风雅与乐趣。命运总归是寂寥的,这大概就是古典的阴影吧。
- 『Baba Jaga je snijela jaje |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作者「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Dubravka Ugrešić」,译者「李云骞」,这本书是译者姐姐寄给我的。老年女人的故事,附有神话气质的作品,读完感觉也是很聪明、很扎实的作品。因为太聪明了,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完这本书时我正好回了趟老家,见了外婆。看完这本芭芭雅嘎看什么都像芭芭雅嘎。回想到最后面的那句「全世界的芭芭雅嘎联合起来!」有点恍神。这句类似的话我们也曾经喊过,但是看着面前种满水稻的土地我却完全说不出口。
- 『祈祷之海』,作者「Greg Egan」,译者群星。开篇的『闪光』是数学科幻,很扯,但也很神奇。第一次见着原来数学还能写进科幻,还能写出好莱乌式的片场感,不过其中的细节不能细想就是了。「学习成为我」真得很不错,隐约记得这个套路后来有人写过,但是读到一半时仍有毛骨悚然的感觉。「游离之境」也是脑洞很大的一篇。「恰如其分的爱」有点恶心,可以拿去拍 B 级片了。同名短篇「祈祷之海」大概是这部短篇集里真正具有一些文学旨趣的。虽然是科幻背景,但谈的是宗教问题。
- 『贫困旅行记』,作者「柘植义春」,译者「徐建雄」。这本书大概算是漫画家柘植义春的旅行随笔集。他在书中展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日本贫嘴老头。书里有很多篇游记,但主要是吐槽。有的地方还蛮有意思的(我比较喜欢看这种旅行吐槽日记),但有的地方味怪冲的(日男特色),特别是首篇「蒸发旅行日记」那里(后面涉及到真实的旅行日记要好上不少)……说起来我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呢,因为我写的也是贫困旅行记,从来都是住最低等的旅馆,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是觉得自己这种玩法还是只适合跟我一样穷酸破落的低等旅馆,笑死。
- 『銀河鉄道の夜 | 银河铁道之夜』,作者「宫泽贤治」,译者「黄悦生」。短篇集,同名作银河铁道之夜在日本算得上是家喻户晓,读完后确实感觉相当有后劲。日本人真得很擅长把死亡这样恐怖的事情写得很浪漫,读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感到恐怖、因为悲伤、因为美丽、还是因为预告到命中注定的不可回避的事而落下眼泪。这本集子里我同样很喜欢的是『夜鹰之星』这篇,生与死都非常绚烂。其它几篇我觉得相比之下就逊色不少。可能是选录的问题。
- 『Exhalation: Stories | 呼吸』,作者「Ted Chiang」,译者「耿辉 / Ent / 李克勤 / 姚向辉」。这本科幻集子最神奇的一点是作者会在每一篇后面附上一个简短的后记,介绍这个点子是怎么来的(不是夸耀的那种介绍,就是简短地陈述一下),怎么,这个作家也是开组会长大的?他的科幻故事相比于其它人的我觉得还是蛮侧重于现实逻辑的,怎么说呢,就是演绎得很扎实、很缓慢,但作为代价就是故事性比较欠缺。其中「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甚至“现实”地有些无聊了。不过同名作「呼吸」还是很好的,可能正因为没有涉及到故事,所以写起来才比较浪漫。
- 『幻の光 | 幻之光』,作者「宫本辉」,译者「林青华」。是在看完电影之后找来原著读的。收录了包括「幻之光」在内的四个短篇。这篇原作短篇小说写得也非常好,读得要哭了。电影确实有许多镜头和对话是直接取自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视角的不同。小说是女主人公由美子的内部视角,而电影是观察者的第一视角,不仅仅是丈夫的死令人困惑,由美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间接的、有时也是有距离感的(而且江角真纪子总给我一种冰山美人的感觉)。阅读小说的体验会更加扎实,那种痛楚与温柔更加细腻。而且作为短篇,这部作品里的每一笔,无论是写人情、还是写非人情,规规矩矩,但却都传达着某种被无数对立物所共享的一切:生与死、爱与离去、风平浪静与杀机暗伏的海洋、雪与岩石、逼仄的尼崎与荒凉的曾曾木……在痛楚的尽头会有温柔的安慰,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着的,不这样我们就生活不下去:「噢噢,这样子对你说着话,心情很好。一开始说话,身体某处就呼地涌起温热的痛感,心情很好。」
- 『白河夜船』,作者「吉本芭娜娜 吉本ばなな」,译者「徐静波」。由三篇短篇构成。印象里之前好像还看过她的其它小说。这三部都与死亡、睡眠等等有很强烈的关联,阅读体验也像是身处在隆冬深处的房间里。这种淡淡的死意给我一种即将冬眠般的熟悉感,我们的心毕竟都已经尘封太久了啊。热闹的世界在河的对岸,那里不欢迎我们,我们过于温柔,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冷漠。我们就在冥界与人间的模糊地带中感受着时间的流逝,通过直觉和记忆来理解世界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后知后觉,体会到的也尽是一些难以理解、难以形容的事物。但是这样的世界仍旧是很美的,残酷中也会有温柔。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放弃过感受它、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感受自己。
- 『推し、燃ゆ | 偶像失格』,作者「宇佐见铃」,译者「千早」一本关于追星的小说。因为我从来没有追过星,也完全不理解追星究竟是在追求什么。我是作品至上的那类人,只要有好的文艺作品,这位创作者的个人生活是怎么样的对我来说根本无关紧要。于是我非常想理解狂热追星的人究竟是如何想的。读这本小说后我可能稍微理解了一点。应援、追星是一个自我献祭的过程。主人公是一个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高中生,追星是她唯一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的方式。虽然能理解她这样的自毁状态,但看的时候真得很心疼,很想摇着她的肩膀问她到底在干什么,你到底在干什么呀,我都要哭了。当时还在吃饭,边吃边看到后面有点反胃。我虽然仍旧不太理解追星这一行为,但也能想象到,在某个过不下去的时候、偶然看到某位不认识的偶像在舞台后场的落寞姿态,或许会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和 TA 是一类人吧。但是对于我来说交情也只到此为止了,我会祝愿 TA 成功,而我只会永久地消失在人群里。
「故意让肉体逼近极限,因此内心雀跃,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追求艰难的感觉。体力、金钱、时间,将我所拥有的一切倾注给某个存在。我会因此感到被净化。将痛苦换来的东西通通倾注其中,能让我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仅仅是起床,床单就会皱起来;仅仅是活着,人也会皱起来。和其他人说话需要绷紧脸上的肉,身体脏了需要泡澡,指甲长长了需要剪掉。最低限度地活着,也并非绞尽力气就一定能做到。我总是在完成最低限度之前,意识和肉体就断联了。」
「我做不到像大多数人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轻易地应付生活,也因此痛苦不已。应援偶像是我生活的绝对中心,唯有这一点,无论附加什么条件都很明确。不仅是中心,甚至可以说是脊梁。 人们往往会选择花时间学习、参加社团活动,打工,花钱和朋友看电影、聚餐、买衣服,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内心,从而成为更鲜活的人 而我选择了相反的路。像是通过某种艰难的修行把自己钉在脊梁上。多余的东西都被剔除,我成了赤裸的脊染本身。」
- 『The Minority Report | 少数派报告』,作者「Philip K. Dick」,译者「周昭蓉」。点子王的科幻短篇集,每篇的设定与切入点都很有意思,通过一个特定的故事展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写法非常老道,故事引人入胜,节奏感好,很适合拍电影(其中许多篇也确实拍成了电影)。看完就觉得,短篇科幻这个形式确实很适合点子王这样紧凑的写法。
电影
-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导演「李阳」。虽然是别人推荐的,但是比想象中的还要无聊一点,制作也非常廉价,有种看劣质动画的感觉(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些古早的网络 flash 动画就是这样的)。跳脱也不是这么个跳脱法啊。
- 『Подземље | 地下』,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Emir Kusturica」。这部片虽然讲的是三个人、一个国家的故事,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像是大型的马戏团表演,这里所有的人都是疯子,充满着性、革命、暴力,还有致幻的酒精。片子还是很厉害的,许多镜头看得我都想给导演磕头了,而且发疯的地方都疯得很精彩,一方面是各种舞台装置和行为表演都有很多的隐喻在里面,另一方面是结构上明线暗线总是能合到一块去,看着非常畅快。但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体力有些跟不上,想喝酒了。光声都眼花缭乱。如果说电影有马戏团和水族馆两个类型的,我肯定是更偏向于水族馆类型的,即使我现在就身处马戏团中。
-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美国往事』,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Sergio Leone」。刚刚在电影院坐牢看了四个多小时无幕间休息的版本。这部片我看开头才知道是黑帮电影,在没有台词进入前我总觉得这些人会突然讲起意大利语,想起来在美国看『教父』时意大利语没有翻译……电影是不错的,但这个版本太长太满了一些,无论是镜头还是音乐上,总觉得有许多冗余的部分。说些电影之外的,我对于『教父』和这部电影都喜欢不来,片里拍的兄弟情谊我觉得蛮孩子气的,而且武器总是掌握在危险的人手中。我厌恶混乱秩序,同时我也厌恶侵略性。我认为所有无论是肉体或者精神上贬低他人人格、并且具有强侵略性的人都不应该存在在现代社会里。我不单单指黑帮及社会人士,也指权力欲很强的上位者。两者都是会踩着别人向上爬的类型,只不过一个逆风、一个顺风,开局抽到的签不一样。我作为在混乱街道长大的小孩平等地厌恶这些人。只是可惜社会里总是这类渣滓占多数。
-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 鲸鱼马戏团』,见观影笔记。
- 『転々 | 转转』,导演「三木聪」,小田切让和三浦友和主演的喜剧片,看完尸体暖暖的。十五年前的片子了,剧情动机设置的稍微有些奇怪。怎么能在死了人的情况下、在做了恶的情况下还这样若无其事的完成自己最后的心愿呢?公司三人主也主要负责搞笑、而非找人的剧情任务,于是作为剧情最核心的装置——死人——虽然就躺在那里,却也像躺在脱口秀大会上似的。作为喜剧篇确实很有意思,连我这样笑点非常高的人都笑了几次,但看的时候心里总有点堵,总想着三浦友和是在开玩笑,最后有一个解除误会的结束,但到最后也没有。真是个残酷的故事啊。但其实我又为自己这样一个道德卫士的身份感到耻辱,故事机器是不需要考虑道德感的,而且这本来也是一个带点魔幻色彩的故事。另外,小田切让确实很帅。
『L’argent | 钱』,导演「Robert Bresson」。第一次看布列松导演的作品,隐约有听过名字,原来是这种风格……。看到最后我都还以为这拍的是剧本大纲……里面的演员跟道具一样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表露情绪就不表露情绪,主打一个承载剧情的消极功能。这部片还有蛮重的俄味,一查发现是托尔斯泰的小说改编的。剧本上的表现相当有命运感,毁灭的步伐冷静不可阻挡,如果是在自家电脑上看估计已经暂停过很多次了。最后的结尾看着还是有点难受就是了。
(以及这种平常我没见着的拍摄手法,虽然看的时候觉得蛮坐牢的,但也记的蛮深的,刚刚洗澡的时候还在想来着。
- 『Aftersun | 晒后假日』,导演 「Charlotte Wells」。这部片讲的是 Sophie 回忆自己11岁时和父亲去土耳其度假时发生的事情。他父亲应该是患有抑郁症。整部片的基调一方面有 Sophie 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的一面,又有过于早熟的她观察到父亲状态的另一面,那种无法承受快乐、善意与亲情、对过去未来都感到绝望的、濒死的情绪弥漫在这度假酒店里。透过音乐、透过父亲拍摄的 DV 记录了下来。这部片的镜头我觉得相当厉害,音乐也是(我还特地在片尾看了一下这部片的音乐制作),完美地呈现了那种在抑郁状态下与最爱的人的度假生活,那种恍惚间向死亡坠落的隐忧、放弃未来只在当下的放肆舞蹈、独自走向夜晚大海的孤独、阳光下的死意……或许我现在也正在抑郁状态,看这部片时觉得非常忧郁,而且根本无法享受观影,一颗心在不断地往下坠。因为我总觉得在下一刻会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哪怕我清楚地知道,在这部片里什么危险也没有,但我就是有这样的担忧。影片结束的时候我明白了,这就是抑郁的感觉,镜头和音乐在传达着父亲的抑郁感……因为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导致我一度想离开片场。这绝对不是一部我在家里能看完的电影,只有被摁在电影院的椅子上我才能看完。没有抑郁的人可以去体验一下抑郁是什么感觉,抑郁的人可以像我一样在什么都不知道的前提下走进影院然后抑郁复发。另外在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忽略了 Sophie 这一角色的视角。这很重要,但是我却不愿意再去回顾了。
『おくりびと | 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一直久闻大名的治愈电影,今天终于有机会在荧幕上看了。剧本写得蛮好的,虽然没有出乎意料的地方,但有些桥段看的落泪了。不过可惜的是现在也回想不起来是在哪几段(我在想是不是过于标准的好电影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比较寡淡)。我还在想,故事也有意回避了做为入殓师与尸体打交道时最不堪的那些部分(只有在本木雅弘刚入职时帮忙收拾孤独死老人的那个桥段),而只是呈现了这个职业里更为温馨的那一段,即帮死者维护尊严。但我总会想到那些烂死的无人认领的尸体。人在病痛与死亡面前就是没有尊严的。这个职业在做最后的无用挣扎。这种无用感在我看来有些美丽。
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久石让的配乐(看片尾报幕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果然)是久石让写的),甚至比电影本身给我的感受还深。另外有点想吐槽的是,广末凉子是不是不太适合演这类道具人太太角色……
『La Môme | 玫瑰人生』,导演「Olivier Dahan」,主演「Marion Cotillard」,真正的投胎级演技。是一部关于法国传奇歌手「Édith Piaf」的类传记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的共性,还是这个时期的传记电影的共性,我总觉得片中有许多桥段比较眼熟。Edith Piaf 是那种完全燃烧生命、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力量都投入生活的歌手。一方面我觉得很羡慕,毕竟这是天才的特权。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样的生活有点傻,我对这样的失控感有些厌恶。但不管怎么说,结尾处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响起的时候命运的落幕感重重袭来。艺术将她们献祭。
我想起来之前看猫王传记片的时候好像也有类似的桥段。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又 +1
- 『幻の光 | 幻之光』,导演「是枝裕和」,出道作。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还好在电影院里看了!它给我的感觉和『虫师』很像,都缠绕在生死边界,都被美丽诱惑而去往另一端。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还是第一次体验(我看的还是太少了啊!)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各种声音,电车的声音、铃铛的声音、大海的声音、风暴的声音,循环往复,它们占据了影片的角角落落,也占据了人生的时时刻刻,相比之下,电影里人的声音很少,人重要但也不重要,会轻易去死、也能容易地活下来。除了声音,还有颜色,女主跟着送葬队伍走在海水线的那一幕真得很美。之前去出云的时候见到日本海,就在想这里冬天气候会有多么恶劣、又会有多么美丽。这部片所描绘的景色是多么亲切。
-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 比海更深』,导演「是枝裕和」。感觉和前两天看的那部『幻之光』区别好大,这部作品扎实很多。不知道能不能称得上失败的日常生活的细致写照,几个人因缘际会挤在母亲屋子里的一晚。我有很多想说的,但也实在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导演讲过这部作品里承载了他个人生活的许多记忆。一个人回顾一生的时候大概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一天一天的过下去,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这样。
戏剧/歌剧/音乐剧
- 『莱茵的黄金』,国家大剧院排的话剧。感觉上个时代做的歌剧都非常的…怪…其实涉及到神话时代的事情都有点怪,可能神话诸神的形式逻辑比凡人还低下,低下到一定程度后会让人想到这是不是有某种寓言的内涵。除却剧情演绎外,歌剧本身的演绎是蛮不错的,这部剧铜管低音部存在感好强,适合表达众神的。舞台设计虽然有点怪,但某些场面既简单的舞台设计还蛮有美感的。
- 『巴黎圣母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的,说是原版的音乐剧,也是用法语唱的,但是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疑似太现代了。无论是布景、还是舞蹈设计、还是音乐配乐和演唱。最不能忍的是这个音质,因为并没有用乐团现场演奏(毕竟也不是像歌剧一样使用交响乐团,而是以鼓组、吉他等等乐器来演奏的),所以配乐是用的录好的,但这个播放效果也太差了吧,我家的音箱放出来都比这个好太多,而且配器以响为主,主打听个响,节奏很单一。演员唱得还是蛮好的,就是这个唱法太现代了……情绪很饱满,但是我觉得有点太直给了,很无聊。舞蹈就更搞笑了,什么巴黎圣母院,明明是巴黎马戏团,巴黎真是能人辈出。然后是剧情方面,演出了地摊小说的情爱世界。真想请雨果来看看。如果不是买了680的票,听完上半场我就想走了……
『Good | 好人赫德』,这是部戏剧,NT Live 英国国家剧院的新形式,直播剧目并录制,可以在电影院上看。前面还有剧院的广告,中间还有个真实的幕间休息……这个真实的幕间消息我觉得好搞笑……
这部戏讲的是一个懦弱而自私的知识分子加入党卫军后自我道德开始瓦解然后崩溃的故事。演员演得真的非常、非常好,三个演员饰演多个角色、场景和角色瞬间切换,和主题很贴切。其中水晶之夜的演出效果弄得我心脏也开始疼了……临场感真得很强……我有点看不得这种主题。陷入到这种境地我绝对会自杀的。我是个正直的人,在这点上绝对不能妥协和商量。
剧本里最精妙的是关于音乐与幻觉。舒伯特的小夜曲出来时我已经有点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了。这么美的世界却被人类糟蹋成这个样子,没有人去追寻。感觉灭绝吧,真的。
『Nye | 奈伊』,没想到这也是 NT live 的戏剧……虽然演员演的也很好,叙事装置设置的也很精妙,但是情绪好重,我不喜欢。这部的女主和上一部 Good 的女主是同一个人。但我还是更喜欢上一部。
我不太喜欢这部大概是因为剧情上十分受限。这是英国全民医疗机构 NHS 创立者的记录片。这部是英国式主旋律电影……其实主旋律电影,无论在骂什么在夸耀什么(这点不同的国家不一样,有的国家的主旋律再另外国家甚至不能过审),但总体来说都会为了特定的主题表现而牺牲了真实感,即便他们弘扬的主旋律在他们看来是真实的……但主流叙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想象,陷入想象就会忽视真正正在发生的事情、一种叙事压垮其它种叙事……
『Prima Facie | 初步举证』,NT Live 的剧,编剧「Suzie Miller」,演员「Jodie Comer」。看之前没想到是一个人演了一刻不停地演了一整部剧……因为是演戏剧,所以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会一贯地有些夸张(一开始有点吵耳朵,但后来就习惯了)。Jodie Comer 的能量非常高,这高能量完全把台本的精髓展现了出来,要的就是急转直下的剧情、要的就是通过演技完全震撼住所有观众、要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把血淋淋的事实展现在观众面前……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部片讲的是一位家境一般、但十分聪明的刑辩律师,她对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成就沾沾自喜,她信仰法律事实,经常也会以信仰法律事实为依据对性侵加害者辩护,这一切在她自己遭受性侵后、在她等待开庭的782天中,在她自己站到证人席上时瓦解得一点也不剩。我觉得这部片对广大观众(特别是男性)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展现了女性在遭受侵害时的真正疼痛,展现了诉诸法律有多么的困难。制定法律的是男人,尽管它的对象在这些案子里是女人。法律应该有所改变,它不能只是保护某一群人的工具。尽管其中有很复杂的因素在,但是只要文明还在发展,那么只能保护某一部分人的法律迟早会被废除。
动画
『負けヒロインが多すぎる! 败犬女主太多了!』,原作「雨森たきび(小学館ガガガ文庫刊)」,导演「北村翔太郎」。
被安利去就了败犬女主这部新番,ED1&3 是真得好听,太上头了,虽然是翻唱,但是比原曲要更上头。
前三集是三位女主的个人回,主角温水基本上就充当摄像和吐槽;第四集把视角向内转到温水身上,前三集的套路喜剧在这里就撞到了现实的结实的壁上。毕竟前三集讲的都是别人的事,主角只是被卷入麻烦,而现在主角自己到了麻烦漩涡的中心。这样一个自卑的主角,平常只敢小心翼翼地活着、收起自己的喜欢,他如何敢于突破安全距离呢,只能以退为进而已。
第四集看到温水在说自己投稿网络上的轻小说,看到那一刻我内心其实有个非常不安的念头,这个念头在前几集的时候已经暗暗地发生了。就是他妹妹和商店街的大家的视角才是真实的,而温水的视角是虚假的、是他幻想出来的,如此多的巧合只有在小说中才会聚合起来,这就是他自己笔下轻小说的剧情。ED1 的实景表现似乎也在有意打破这第四面墙。如果这些都只是他的创作的话,那么在创作中他仍然不敢把自己放在更加有利的位置,这样听起来就更残忍了(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青春和解的方式嘛(
看到后面几集以后反而失去了一开始的神秘色彩,不过也做的很棒!人老了就是爱看这种东西,多放点!
- 『逃げ上手の若君 | 擅长逃跑的殿下』,原作「松井優征(集英社「週刊少年ジャンプ」連載)」,导演「山崎雄太」:一开始看觉得还蛮有趣的,但是感觉放到后面有点无聊了,原作大概就挺无聊,过于漫画式的夸张的故事构建并没有让故事更有张力(说实话,有点低幼,不太是我这个老年二次元应该看的(,反而失去了传奇应该有的色彩。
漫画
是哦,这个月也看了不少漫画,虽然大部分是垃圾漫画……只挑一些自己觉得至少值得拿来打发时间的。当然和山山老师画的那叫一个有意思!
连载:
- 『女の園の星 | 女校之星』,作者「和山やま」。强推。目前还在连载。和山山老师的作品特别有意思。实体版的书好像只买到了第一卷,不过在网上可以看到第四卷了。讲女校中发生的趣事,是很真实、很有意思、很有生活趣味的漫画。原来女校是这么有意思!看得好怀念中学生活啊,那大概是唯一打发时间可以被自己原谅的时间段了。
- 『ウスズミの果て | 薄墨的尽头』,作者「岩宗治生」。还在连载。和『少女終末旅行』一样是末日题材的作品。画风是蛮好的,但是看到现在觉得还是没有少终给我的那种寂寥与温暖感。可能是因为主角像个机器人一样在行动吧,而且也不会轻易死掉。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末日得不够彻底。
- 『タワーダンジョン | 塔之迷宫』,作者「弐瓶勉」,还在连载。作者以前画过『人形の国』。画风我蛮喜欢的。比较单纯的迷宫故事,有些异类的龙与地下城。目前没有很大的转折,也看不出作品以后的发展。持观望态度中。
完结
-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 写写画画』,强推,见阅读笔记。
- 『迷宫饭 世界导览 冒险者权威指南』和『九井谅子涂鸦集 白日梦时间 九井諒子ラクガキ本 デイドリーム・アワー』,作者「九井諒子」。强推。感觉九井老师真得好可爱。她对自己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热情。看漫画与看设定集的体验还是蛮不同的,在漫画中突出的是剧情,作者功力技术足够高的话是完全能让读者沉浸其中而忘记作者的。在设定集和涂鸦中看到的是作者不加掩饰的对这作品的爱,作者完全就是头号粉丝好吧。看漫画看多了总是会下意识地尝试「总体把握」,看设定集的时候就是单纯的快乐了,看一页有看一页的快乐,看两页有看两页的快乐,看完忘了那就再看一遍就再快乐一遍。真羡慕这样的创作热情啊。
- 『空っぽのやつでいっぱい | 满是空虚之物』,作者「アボガド6」。还算蛮有意思的。这部作品是一系列短篇的组合,短篇之间的人物有微弱的联系。情绪主导的短篇,困难生活的缩影。读着如此悲伤,大概我心中也满是空虚之物吧。
- 『煉獄のアーシェ | 炼狱的阿西娅』,作者「遠藤達哉」,这是作者在『间谍过家家 SPY×FAMILY』之前的一部短篇。想不到作者还画过这样有点黑暗的故事,但说实在的,我觉得故事的逻辑有点奇怪,主角的身份真正亮相的时候不是正好实现了他们的预言吗(不想剧透,看完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主角是阿尼亚和约尔的合体,阿尼亚长大的时候估计就这样,每次想到这都觉得怪怪的。
- 『隣人S』,作者「芳明慧」。在 Bangumi 和豆瓣上都没有收录的一个科幻短篇。怪克的,不过稍微太短了点……期待作者的下一部大作品。
文章
-
真得相当佩服老师这样强悍的精神力。要做事,不停地做事。要坦诚地面对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现在也已经不再参与这样的争端了。只是说是没用的,何况大部分人的理论水平都非常低,也没什么同情心,辩经是没用的。必须要做事,要实实在在地做事,为社会的公平公正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命本身就是一件最大的麻烦事,只有做事才能让生命本身变得有趣并呈现其价值,否则,维持生命就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我想让它们都留在这里,不求统一,不做是非评说,以便后来者可能从不同的方向上汲取不同的资源。」
「解释是一件最没有用的事情,自己做事情最重要。我要是管那些杂音,我这一辈子的话,别说是100步,我可能连10步都走不出来。」
-
「首先我不会承认自己是天才(笑)。我向你保证,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困惑中度过,我想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是这样。要找到正确的问题很难。即使你找到了正确的问题,大多数时候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大多数的情况是,早上来到办公室,一天结束了,什么都没发生。」
活动
播客
饶了我吧,我更新不动了……下个季度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