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是去年十二月份的。
书藉
- 『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 Saf ve Düşünceli Romancı』,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Orhan Pamuk」,译者「彭发胜」。见读书笔记。
- 『The Absent City | La ciudad ausente』,作者「里卡多·皮格利亚 Ricardo Piglia」,译者「Sergio Waisman」 。见读书笔记。
- 『Bullshit Jobs: A Theory』,作者「David Graeber」。这本书没有听完就是了,它没有我想象的有趣,到后面就是有板有眼地论述,更像是论文。这本书的写法其实没有标题那么耸人听闻,主要还是在探讨为什么。豆瓣上看到一篇读书笔记值得收藏「你的工作有意义吗?——《狗屁工作》读书笔记」,不比看书效果差(。
- 『An Attempt at Exhausting a Place in Paris | Tentative d’épuisement d’un lieu parisien』,作者「乔治·佩雷克 Georges Perec」,译者「Marc Lowenthal」。一本很神奇但是读起来很无聊的书,好在非常短,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在无聊的忍受范围内。这本书就是作者在巴黎某广场待了连续三天(周五、周六、周日)尝试记录下周围的一切。我感觉这样的事情许多作家经常会做(包括我自己也会),但是出版出来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到后面我可能还是抱着「可能作者会把这些作为线索写点什么呢」的天真想法,但作者他什么都没做,只是看、记,偶尔发点牢骚,没了。我之所以看这本书,也是因为我平常就有这样观察与记录的倾向(见之前写的「自动书写」一文),所以我想看看其他人是这么想的。但是 Perec 和我一样,get exhausted many times. 就这么简单。不过另外很神奇的是,在阅读这些简单的纯文字形容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画面,脑补非常多的细节,这样想来文字真得很神奇啊,几个词就能作为支点吸引我们的想象。
- 『堂吉诃德 | Don Quixote』,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译者「杨绛」。堂吉诃德玩尬的谁都受不住,有许多举动和说辞实在是太尬了,我要在他旁边我得脚趾扣出北京二环。这本书虽说是以堂吉诃德为主角,有点像游侠骑士的冒险故事,但整体来看更像是一部通过堂吉诃德为主线串起来的民间故事集,有些还蛮精彩的,虽然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那个让自己兄弟去绿自己的章节(看得我一脸问号)。阅读感受有点像读「一千零一夜」,不过是西班牙中世纪版本的。作品成书早,所以叙事技艺现在读起来很直接、但也很有吸引力,如果现代作家再写类似的作品,估计会得到「返璞归真」的评价。
- 『历代大师 | Alte Meister』,作者「托马斯·伯恩哈德 Thomas Bernhard」,译者「马文韬」,见读书笔记。
- 『如首无作祟之物 | 首無の如き祟るもの』,作者「三津田信三 みつだしんぞう」,译者「张舟」。之前是看 b 站 up 主「我是怪异君」(一位专门介绍侦探小说的 up 主)的介绍视频「【点到为止32】推理神作!无冕之王!《如首无作祟之物》第一回」后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他实在更新太慢了,于是就找原书来看。很久没看侦探小说了,结果直接看通宵,果然我的大脑抵抗不了这么强的诱惑。最后的揭晓还是很震撼的,有点起鸡皮疙瘩。我现在看侦探小说看得不多,这本我感觉还不错的。我更新这篇文章的时候怪异君好像已经更完了这个系列视频,他讲故事的能力不错的,合集可以看「【点透为止01】憋一口气看完《如首无作祟之物》」。
- 『小狗钱钱 | Ein Hund Namens Money』,作者「博多·舍费尔 Bodo Schaefer」,译者「王钟欣 / 余茜」。我二十六七的理财能力还不如一位德国十二岁小孩(笑),虽然是儿童读物,但对于完全不懂理财的我而言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网上有人做了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如这篇「把主要内容整理出了一个框架」和这篇「自信心智模式的建立,跟《小狗钱钱》取取经」。
- 『远处的鼓声 | 遠い太鼓』,作者「村上春树 Haruki Murakami」,译者「林少华」。村上旅居欧洲时写的随笔集,他的『挪威的森林 | ノルウェイの森』和『舞!舞!舞!| ダンス・ダンス・ダンス』是在这段时间里写的,适合休闲的时候看看,很亲切。他在日本算是作家顶流了,但我觉得他吸引人的地方反而不在于他的作家身份,而在于他这份疏离和亲切感。我也说不出他的作品非常好,但是我很喜欢读就是了。真诚无敌好吧!
- 『地下室手记 | 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достоевский」,译者「曹缦西」。见读书笔记。
- 『游戏的终结 | Final del juego』,作者「胡里奥·科塔萨尔 Julio Cortázar」,译者「莫娅妮」。看到『夜,仰面朝天』这篇,真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太恐怖了。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幻想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在两个世界、新旧文明中纠缠的故事。之前他的另一本短篇集『万火归一 | 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也是在不断地写两种想象的交互,但那本,以及这本中的其它几篇,多多少少让我觉得有点文字和智力游戏,因为我没有真实进入到那种语境中。但这篇『夜,仰面朝天』却戳中了我的某种恐惧。或许我生活的中国和他生活的阿根廷都处在某些新旧力量的激烈冲突中,不知何时现在还算凑合的生活就会戛然而止。我们何以和绵延千年的文化惯性对抗,说不定现代性只是黄粱一梦。他的作品在我看来是以幻想故事的手法揭示了一种普遍的对立。而正因为是幻想故事,这种对立便存在解读的张力。属于越想越来劲的作品。另外『美西螈』这篇也很厉害。其它比较喜欢的篇章有『公园续幕』『基克拉泽斯群岛的神像』『一朵黄花』。
- 『野仙子·卷一』,网络诗人「夏婉墨」创作的第一卷,我高中时非常喜欢她的作品,经常反复读,很多都会背了,真觉得比许多古人写得要好。最近不知道什么由来重新翻出来看了看,虽然已经不比当时读时惊艳,但仍旧觉得灵气满卷,十分舒爽。我什么时候能写到这种程度就好了,唉,但说回来我也很久没写这些了。
- 『荒原 | The Wasteland』,诗人「T. S. Eliot 艾略特」的经典作品,虽然我英语稀烂,但读起来竟然如此顺畅和悦耳,甚至会不自觉地加上各种腔调,而音节正好严丝合缝地和这些腔调对上,和歌唱一样,这就是经典诗歌的音韵魔力吗。后来我专门去听了 Eliot 自己朗诵的版本「T.S. Eliot reads: The Waste Land」,里面除了 Eliot 本人的声音,还有 Lia Williams 和 Ted Hughes 的声音,到最后形成三重奏,还是挺震撼的。Eliot 本人的朗诵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他的声音非常像机械合成音,但是听到后面却有点伤感。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有点对生活感到困惑的伤感,虽然我没怎么读懂。诗歌从开头到结尾环绕的场景都带着逝去与干涸,仿佛是被残酷时代甩掉的人在尝试去生活、去理解,而在这理解中又反复生出许多呓语、牢骚和幻梦,雾蒙蒙的,这一切的构想形成了这结构看似松散又看似有所连接的诗歌,生与死连接,前与后连接,永远被地平线环绕着。它的语言有点难以理解,倒不如说生活本身难以理解。这诗歌后劲挺大的,本来我就是想晚上随便读读,结果读完以后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有什么横亘在我和我所处的生活之中。
- 『希腊棺材之谜 |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也是看了怪异君出的一期视频「【点到为止36】逻辑之王,传世杰作《希腊棺材之谜》第一回」后被勾起了兴趣就去图书馆借来看了……怎么说呢……有趣是有趣……但是到最后感觉有点枯燥……写得也太麻烦太长了吧。改成中篇小说会好很多大概。
然后是目前进度在一半或者一半多的书,我发现自己真得是开坑高手,而且喜新厌旧,有些书是去年翻的,但还没看完(请不要吐槽为什么过了这么久都没读完,中间有好几个月没读,忘了),接下来一个季度打算不开新书,至少在看新书之前先把下面这些全部补完。所以先在这里记下来,免得下个季度偷懒。
-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作者「李硕」;
- 『跨越边界的社区』,作者「项飙」;
- 『荒野侦探 | Los Detectives Salvajes』,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Roberto Bolaño」,译者「杨向荣」;
- 『不安之书 | Livro do Desassossego』,作者「费尔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Pessoa」,译者「刘勇军」;
- 『罪与罚 |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sky」,译者「朱海观 / 王汶」;
- 『斯通纳 | Stoner』,作者「John Williams」;
- 『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把接下来半本看完再更新到这篇文章上;
- 『单向街 | Einbahnstraße』,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译者「王涌」。不过我看到说这个译本不好,所以接下来打算换个新译本读,读「姜雪」译的这个版本『单向街 | Einbahnstraße』;
-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 Vendredi ou les Limbes du Pacifique』,作者「米歇尔·图尼埃 Michel Tournier」,译者「余中先」;
- 『神的孩子全跳舞 | 神の子どもたちはみな踊る』,作者「村上春树 Haruki Murakami」,译者「林少华」;
鉴于要填坑,新书打算只开这四本: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A Room of One’s Own』,作者「Virginia Woolf」;
- 『长日将尽 | The Remains of The Day』,作者「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 『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作者「James Clear」;
- 『解体概要 | Précis de décomposition』,作者是「萧沆 Emil Cioran」,也译作「齐奥朗」。
电影
『阿凡达:水之道 | Avatar: The Way of Water』,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这部片好看是好看,但无聊是真得无聊。剧情老套就不说了(而且充斥着一股老白男的旧社会父权古旧做派……虽然在部落制里可能确实会发生……但是拿到现代的荧幕上其剧情中心就不够吸引人),而且生物、场景等等都没太超出想象。感觉就是把地球上有的生态系统拿出来改一改、惊艳的部分放大几分。如果有海洋克苏鲁就好了呐。这片也真得挺厉害,足足三个小时,很锻炼膀胱,不过导演很懂怎么抓注意力,虽然前半段动物世界比较无聊,但后半段看得还挺投入的(并不是说我想知道后续剧情会如何进展,而是我会想大场面要来了我买这张电影票就是为了这个)。我看完片最大的想法其实倒不是在剧情上,而是在想这片到底怎么拍出来的,技术奇观了属于是,大导毕竟大导,只是这种资源拿来精修一下剧情会不会观感好很多。
后来听了一个播客「深焦DeepFocus Radio Ep. 133 十三年的时间,阿凡达失去了什么? | 视差之见」,里面有讲到帧率的问题,我看的电影应该是 48 帧而不是 24 帧的,这就导致一开始的 3D 效果出来我有点不适应,太流畅了,流畅到像是看体育直播一样(那种场合要捕捉非常精细的动作肯定是帧率越高越好),但是这样的高帧率在电影里反而会看着有点假,所以有些电影会故意在某些场合降低帧率。动画作画也是一样的。技术未必带来更好的表现力。
PS: 在豆瓣上看到短评,说这部阿凡达是从张家界到马尔代夫,笑死。
- 『中国梵高』,导演「余海波 Haibo Yu / 余天琦 Kiki Tianqi Yu」。我看的是大象放映式的「讲片20年,画了10万幅油画,困在城中村的“中国梵高”【寻找·赵小勇】」,讲的不错的。这部看得我好难受啊。如此简陋、普通、但是又感人。当时画出这些画的梵高,现在临摹这些画的画工,无一不是穷困潦倒。而欣赏这些画的人却有着数不尽的钱、享受这些文化。有时我觉得艺术本身与高雅并不沾边,只是有钱有闲欣赏它的人社会阶层比较高而已。艺术的感染力是贯穿所有灵魂的,这点我觉得赵小勇在某一刻感受到了,即使只是某一刻。不知道如果梵高见到他不知道会不会和他一起喝顿酒。
- 『泰坦尼克 3D | Titanic 3D』,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今年泰坦尼克 25 周年,重映了几年前的 3D 版,上次看这片还是高中,印象有点模糊了。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还是怎样,特别容易动感情。中间那段剧情其实还好,但是到最后一幕 Rose 梦回当年的船厅,她走进船舱,走上楼梯,风华正茂的小李子转身邀请她,所有宾客都在鼓掌,这段真得让我哭成泪人。八十年过去了,而我们的人生会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其实重看时最大的困惑还是小李子的绝世美颜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 『生无可恋的奥托 | A Man Called Otto』,导演「马克·福斯特 Marc Forster」。看完这部片感觉有点乌龙,这片是好几年前一位同学推荐给我的,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一半没有看完,这两天看到电影院正好在映就去补,发现有很多我印象里应该有的剧情都没出现,导致我在影院里以为我之前看的大概是另一部片子、然后记性不好弄错了,看完回来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是去年美国翻拍版。原版是这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En man som heter Ove』,瑞典的作品,导演是「汉内斯·赫尔姆 Hannes Holm」。原片我印象里有很多形容身世悲惨的剧情、特别是关于他父亲的剧情、他维权的剧情,在这部美国版里都没有出现。说回这部作品本身,除了主演 Tom Hanks 特别加分外,其它的好像也没什么可圈可点的。片子有种怪异感,或许在于人与人的距离感与行为逻辑有点问题,像是剧情选择了人物性格,而不是人物性格造就了剧情。可能作品定位在喜剧上,就很难表现出背后的荒诞与悲剧,而缺少悲剧感的喜剧作品终究只是喜剧作品(个人理解)。这片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好莱坞标准片」,要素齐全,但是很漂浮。
最后那段有点剧情奇怪,可能我总会关注一些奇怪的道德伦理问题。
- 『音乐之声 | The Sound of Music』,导演「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这部真得好纯啊,上一次看的这么纯的电影还是 59 年苏联导演「格利高利·丘赫莱依 Grigoriy Chukhray」拍的『士兵之歌 |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这部片是美国 65 年上映的歌舞剧,相距不远,原来那个时代无论东方西方的流行经典都是以纯度著称的吗。我指的「纯」,是指剧情十分简单(都是可预见的)、但是拍得十分真诚、情感纯粹地像一望无际的天空,各种意义上都极具感染力。片子里有几首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曲,Sound of Music, My Favorite Things, Edelweiss 雪绒花, Do-Re-Mi, Morning Hymn, The Lonely Goatherd 等等。这片最感动我的几个片段,像是开场修女 Maria 在山上放声歌唱,以及后来她带着七个孩子在山上练习唱歌,再就是大女儿和她的情人在雷雨中舞蹈,以及 Maria 结婚现场。当时在影院里浑身起鸡皮疙瘩,很久没看到这么干净而热烈的浪漫了。我感觉随便取一段出来在现在都足以成为经典,而这部电影满不在乎地密集地把这些片段拍在一起,给被喂惯了从一个点子演绎出的工业垃圾的我上了一课。这部片多少还是以二战为背景的,整部片从头那幕山间景色开始,又以 Maria, Captain 全家出逃到山上结束,那首 Sound of Music 响起,给一切都染上了世外桃源的童话色彩,世界发生的战争令人恍惚。和『士兵之歌』一样,片子无意写战争本身,但是却让人发自内心地厌恶战争。最后,如果我也会唱歌的话,如果我也会唱歌的话,我希望像 Maria 一样在高山间、在田野里歌唱,像往来的风一样自由(五音不全的我落下了羡慕的泪水)。
- 『卧虎藏龙』,导演「李安」。也是在影院看的,看的时候脑子里频繁冒出这些念头:
- 风景好写意啊、古朴而圆润。
- 打戏原来这么体现人的性格和思想啊。
- 玉娇龙是导演亲女儿吗怎么想要啥就有啥。她就像一个不受控制的破坏因子冲破了礼教、规矩和默契等等的一切束缚,把所有在这张网下的无论好人坏人都拉进了深渊。而且也只有她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了成长。最后那轻巧的一跃真得很绝,充满初经人事的少年的意气与悲哀,这即是她的性格、也是她的命运。(章子怡演得真好啊,演出了那股戾气和狠劲)
- 罗小虎虽然看起来有戏份但好像又没有、有他没他故事真得一个样、而且大漠的好手到了京城真得跟鸡仔一样。
另外张震怎么演的都是被少女坑骗的角色啊。 - 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关系真得好不对劲(李安怎么这么闷骚、他许是李慕白或是玉娇龙,又或者他都是),那场
竹林调情竹林武斗虽然场景很有仙气、但却像是精神上赤身裸体地调情,李导是真得会拍这种情欲与礼教的微妙平衡、在世俗里是一套、在竹林这样的化外之地又是一套。另外这两位角色的「情迷意乱」的奇怪亲密感甚至有点一体两面的感觉。 - 片子段落感很强,感觉像是看话剧。有些外景如果能拍得更久点就好了,浙江安吉的竹林雨景久看不腻,安徽宏村那个白墙青瓦也很漂亮(上次非旅游旺季去时一大堆周围艺术院校的人过来取景)。
- 『卧虎藏龙』虽说写的是江湖,但因为绝对一号主角玉娇龙实在是有点违和感(她实在是太出格、太现代了,把她替换成二十一世纪的爱看武侠小说的千金小姐也无妨),所以片子给我有些旧瓶装新醋之感,李导想讲的还是关于现代人情感困境的故事。
- 总之,是十分好看的故事片,可以奔着玉娇龙去看,整个故事都像是为她服务的。
- 另外,偶然找到一个拉片『二十年了,怎么还没有武侠电影能超越《卧虎藏龙》』,蛮不错的。
- 『一代宗师』,导演「王家卫」,很早以前看过,但后来看到拉片「十年过去,我才真正看懂了《一代宗师》! 」后又重新看了一遍,不得不感慨王导真得天才,虽然仔细想想有些剧情和台词有点羞耻和肉麻,但是情绪氛围渲染力太强了以至于让人看电影时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好喜欢宫二啊。宫二和玉娇龙构成了我对章子怡的全部美好印象。
- 『雁南飞 | 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私心下我更喜欢『士兵之歌 |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这部片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很厉害(尽管没有特别触动)。我看的时候前面有头很大、个子很高的人把字幕正中央给挡了,导致我有的时候不知道对话内容。但因为镜头传达的信息远远大于文字传达的信息,而且剧情也不复杂,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有几处长镜头和蒙太奇真得惊为天人,构图也很漂亮。时而以为是在看记录片,时而以为是在读日记,不仅仅很抓注意力,临场感也很强。另外女主「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Tatyana Samojlova」真得很漂亮,眉眼清秀,精力充沛,简直是一只野兔。
『老无所依 | No Country for Old Man』,导演「Ethan Coen, Joel Coen | 科恩兄弟」,这片基本把我看自闭,这么浓的南方口音我是根本听不懂,整片虽然台词也不是很多,而且镜头语言用的很好,就算我听懂的内容连一半都不到但也能理解剧情。但不管怎么说大段大段的台词听不清还是让我挺委屈的,回来后我专门去读了台本(戳这里),读完了整本的对话,觉得听不懂其实还是情有可原的。。
说回片子本身。我很少看犯罪片和惊悚片,因为接受不了血腥的场景。但这部片出乎意料地还行,没什么血腥内容,但着实挺恐怖的。以前我看这类片我总觉得是在讲虚构的故事,但看完这部我是真得不敢去美国南方,我觉得这种事真得有可能在那里发生,而且真得有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顶着怪异蘑菇头的 Chigurh,杀人动机完全不详、没有规则、没有感情、没有欲望、不紧不慢,恶得很纯粹,处于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临界点上,完全没有章法可寻,只要有这种人在我就感觉不安全。而且他的杀人手法虽然看着简单直接,但却很残忍与恐怖。这部片的剧情发展也让我有点困惑,至少和我想得不太一样。我想的无论好坏,至少有个结果,这部片就没有结果,结局非常突然,我还以为是中场休息呢,结果看大家都走了我才确定原来放完了。总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不安。
片子还是很不错的,各种意义上都很不错,而且别具一格、难以预测、魅力独特,完全打破了我原来的期待。虽然网上有各种阅读理解,但它确实已经很出色地呈现了故事,至于故事背后的无论是想探讨的主题还是思潮我倒是不太感冒,不想从某一个角度把它拆开解析掉,这样大概有折损它的魅力。另外片放完后回家路上本来想打开 Spotify 听听影视原声但我突然发现我对整部片子的 bgm 完全没有印象。它有 bgm 吗?
- 『未寄出的信 | Неотправленное письмо』,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的另一部经典作品,基本是『雁南飞』的原班人马,女主也是塔吉娅娜。我一开始以为是讲战争的,后来发现不是,讲的科考队的荒野求生,把我给看绝望了,要我在那种地方估计没几天人就没了。展现这种自然力的恐怖和雄伟的方法并不是突出人在这种极端环境的心理反应,在这种时候人基本已经没什么反应了,只是想活下去、只是机械地跋涉。导演用充满艺术感的镜头语言十分真实地展示了渺小的人如同爬虫一般在荒野里求生的场景。之前那部『雁南飞』也是,虽然叙事上都很简单(因为故事很简单),但是故事的呈现效果异常真实,这大概就是大导演的功力。不过有点好奇为什么会在许多镜头里出现火焰的模糊背景?印象里老塔好像也用过,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代的潮流。
- 『芝加哥 | Chicago』,有电影,但我是在纽约百老汇看的音乐剧,当时对要看什么没有了解,只是挑了一个价格最便宜的。去之后坐身边的一位姐姐跟我说我来对地方了,她是专程来看 Jinkx Monsoon 的,在系里演庇护别人的姐头,男扮女角,非常厉害(我根本看不出来好嘛!),戏里还有另外一位男扮女角,我也是直到他脱掉上衣和假发露出超级壮硕的肌肉才知道。这部剧讲的是一个谋杀案,剧情我忘了,音乐剧嘛。歌剧以爵士乐为主,再一次感叹爵士乐就是美国都市的灵魂,他们无论唱的、说的、还是做的,都是爵士乐的风格,分不开彼此,简直是行走的爵士乐。想起了魏晋名士抚琴而歌的场景,就是如此契合。这剧里无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穿得都很 hot,女演员基本是兔女郎装扮,身材超好,男演员也是袒胸露乳一身肌肉,这就是大城市吗,爱了爱了。总体而言演得很好,很欢乐、也很讽刺,音乐与内容严丝合缝,非常值票价(虽然花了一百刀买的还是比较次的座位觉得有点点贵)。
- 『黄金三镖客 |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我去影院看这部片并不是因为喜欢看西部片,而是发现自己竟然一部西部片都没看过!我是在丝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去看的。甚至本来以为电影就一个半钟头,结果发现演了三个多小时。影片非常精彩,每时每刻注意力都被抓得死死的,许多段都看得我内心砰砰直跳,我简直想不出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它高超的教科书级别的电影手法,它的音乐和镜头语言简直是我今年看过之最,这竟然是 66 年的电影!啊这才是电影啊,我以前看的都是什么东西!虽然电影里的英语有点难懂,但是不影响理解,甚至开篇十几分钟一句台词都没有。这是一部完全由情绪引导的片子,但仔细思索会发现哪怕是最后看似惊心动魄的决战其实早就是定局了。果然在西部没脑子的话是活不下去的,跟跑江湖一样,脑子比功夫可能更重要。另外主演非常帅,有人戏称是「贝克汉姆、刘德华和徐锦江」在一起演戏。在看完后我也在想他们的西部片和我们的武侠片有何异同,我觉得西部片非常有个人英雄主义,而且他们的道德感在我看来蛮奇怪的,但是说不出哪里怪,因为十恶不赦的恶人在武侠片里也有。说到江湖,片子里也有引入南北战争的背景,所以观感也很苍凉。区别可能在于英雄形象上。后来在豆瓣短评上看到最热的这句,觉得最后一句概括得很精确:「西部片英雄的暴力行为,从没脱离普通人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行事动机和其他拓荒者也没有太大区别:总体就是为钱,女人和家庭。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武士的道和侠客的义。大体反对权威,有契约精神,与恶劣环境相处融洽,吃喝嫖赌抽,无读书识字的需求,无结交上流的兴趣,他们是英雄世界中最纯粹的农民阶级」。另外,这部主题曲「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The Danish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一定要去听,配合上画面和主题真得震撼到无以复加!
『一一』,导演「杨德昌」,快把我创伤应激看出来了。我以为我到美国可以重新开始,但一部电影就能将我打回原型。这仅仅三个小时,拍尽了中国人的一生,嘈杂、拥挤、身不由己。房间这么小,隔音那么差,别人家的三长两短都能听进。每家都一样。这家哭完那家哭。哪怕有再高的成就、再纯洁的情感,到头来也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相互拖拽、辗转着生老病死。我印象里片里面就没有明亮的场景,到处都是雨、是哭,听到的最多的台词就是「我受不了了」。哪怕 NJ 和他以前的初恋女友在东京相见,除了在神社那段的释怀外,其余也都是复杂的痛苦中度过的。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活着就意味着相互倾轧、意味着承担责任?是不是没有人能完全凭自己的愿望度过一生?
这部片讲了许多事、许多人,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相互印证,又说明了接近结尾处 NJ 和敏敏的那番对话。或许重来一次还是一样的。或许换个地方还是一样的。没有那个必要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事情。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做的事一分钟就能说完了。每天,每天。我们就是这样隐忍地生活着,哪怕再光鲜亮丽,也不过是现代生活披上的华丽外衣,当我们赤身裸体时还是一样的丑陋和无所适从,像萧红说的,「忙着生、忙着死」,无论是以前的农民,还是现在的白领。都一样的。都一样的。
片里我很喜欢的一个桥段是 NJ 和那个日本商人大田相谈的事。两人语言不通,靠着蹩脚的英语交流(一个中式英语、一个日式英语,太熟悉了),但撇开母语后反而能坦诚内心、互相理解,交心交底。两人在各自的社会里都承担了太多,有太多的失意,但这一切甚至都不用明说,一切的一切,都只在那首月光奏鸣曲、在那个郑重的凝视,在一句「You are a good man」里。
片里唯一一抹亮色就是洋洋,那个点子很多的小男孩,敢爱敢恨。他有点承担哲人王的角色,虽然他说得很轻巧、而且有稍微有点出戏,但也正是因为他还小,导演才能借着他自然而然地说出这些大人听了会发笑的话,也正是因为他,我们还能对曾经可能的美好笑一笑。但是他未来又会如何呢。NJ 一直说这小孩很像他,但他未来会不会成长得和自己一样软弱无力呢。想到这我还挺难受的,因为我觉得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循环。
另外这篇虽然有三个钟头,但是看完只是一瞬间的事。我甚至以为只是看了一个钟头,没想到片子就已经放完了。它就像把我们的典型生活截取了一部分出来,以婚礼开头、以葬礼结束,中间有非常精巧的故事安排与互文结构、真得像极了生活本身的层次,结尾的谢幕曲也很贴切,真得像是人生的谢幕曲。另外看的时候觉得片子有点小津安二郎的影子。总之,我目前心目中的现实题材华语片 No. 1
- 『黑色吸血鬼 | El vampiro negro』,导演「Román Viñoly Barreto」。正好影线有重映就去看了,看之前还不知道是讲什么的,看完才发现是犯罪片。以前的类型片和现在的类型片真得挺不一样,它的剪辑、讲故事的手法更加凌厉,不太会故意捉弄糊弄观众。选这片主要也是因为,自己看了不少西语作品,对阿根廷的影象资料还蛮好奇的。不过因为是类型片这方面也没展现太多,看完最大的感觉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警方真得挺拉跨的。这个罪犯的形象也很诡异,确实排出了精神病人的样子。虽然说不上好看,但是有记忆点。
番剧
『孤独摇滚!| ぼっち・ざ・ろっく!』,监督「斋藤圭一郎 Saitou Keiichirou」。22年冬季的周指活。结束得挺突然的,本来我以为波奇酱会在 live 上帅一把,但是 live 却搞砸了。不过好在喜多帮忙救场,波奇酱也发现台下有很多熟悉的人也在担心她。结尾时波奇酱一个人走在路上自言自语到要去打工了,那时她内心应该还挺开心的吧,因为那里有人在等她,虽然她一开始还想着自己挣到了钱终于不用打工了。虽然看完有点失落,还期待一些更多的,譬如说期待故事的高潮。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吉他英雄的故事,不是什么王道少年漫,而只是平凡如水的青春日常。
又:所谓文艺作品中的人设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的时候觉得单薄,但有的时候又对角色动了些感情。或许正因为单薄才容易投射,但也因为单薄而略感无趣。不知道呢。
- 『来自深渊:烈日的黄金乡 | メイドインアビス 烈日の黄金郷』,监督「小岛正幸 Masayuki Kojima」。漫画其实很早以前看过,但动画也别有特色。漫画的线条很软,大块大块糊在一起,有的时候我都读不太懂,但是动画就做得很结实。特别是生骸村,我原本觉得是灰暗的、黏乎乎的,但是没想到动画会用以接近肉块颜色的色调为基础做出那种有点绚烂又有点恶心的感觉。网上有许多人对这漫画口诛笔伐,说土笔是个恋童癖,这作品充满他个人的恶趣味 xp,其实我也这么觉得,但我并不认为这有半分折损作品魅力的地方。健全的人应该去看健全的动画,在文艺作品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这种变态而言,这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完全足以掩盖掉它糟糕的地方,而且人道主义、政治正确不知毁了多少好作品(不指这部作品,只是有感而发)。这部作品本来就不是讲在或明或暗的世界中追寻价值和意义,而是一部讲探寻黑暗、回归欲望母体,在人类的秩序消失之处寻找故乡的作品。关于作品背后的心理学隐喻有许多可以说的地方,我记得以前也看到过从荣格心理学出发来分析的。但这作品更吸引我的是深渊的魅力。我觉得它会把我这样的变态全部吸引过去。走向深渊就是走向自我的再发现的道路,这过程必定充满着自我折磨,但这又是多么迷人啊。
- 『死神 千年血战篇 | ブリーチ 千年血戦篇』,监督「田口智久 Tomohisa Taguchi」。漫画很早就追完了,一边感觉好帅啊一边在想这结尾画的什么玩意。我对动画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的粗制滥造和疯狂灌水上(毕竟很早的长篇动画,又有很多自制剧情),但出了新的一季肯定还是要追。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季的动画制作水准非常高,而且观感非常现代,很有电影感,特别是 Ep 06 The Fire, Ep 11 Everything but the Rain 和 最后的 Ep 13 THE BLADE IS ME,哇真得看得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导演怎么这么懂。总之非常满足,非常满足,看到就是赚到,看一集赚一集,等 Part 2 中。
- 『ReLIFE 重生计划』以及后续听说是粉丝众筹才筹出来的结局『ReLIFE 完結編』,看完后随便写了点感想,见「ReLIFE | 重返十七岁」。
游戏
- 『极乐迪斯科 | Disco Elysium』,由工作室「ZA/UM」开发。当时玩的时候随手写了点东西,见这篇。
下个季度最最期待的就是 5 月 12 号的塞尔达新作『王国之泪』啦!已经摩拳擦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