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好累,我就是有一种把无论什么活动都过成忙碌的工作日的能力。哪怕是去看电影都会密集地排片导致跟上工一样。周五晚上先是在电影院连着看两场电影,还看到了一部非常消耗我精神的『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非常生气,导致后面那部『好东西 (2024)』都没怎么看进去,回来后背单词背到快两点才躺下,躺下后还是被气得睡不着觉。真得很少有电影能这么消耗我的情绪的。
『好东西』是我今年看的第二部国产片,上一部是从『从21世纪安全撤离 (2024)』,都算不上喜欢。不知道是不是我选的片子不对,国产喜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互联网热梗开会,而且最怪的是拍摄上没有电影的质感。我不是电影专业的,不太能形容,但是这两部电影看着感觉跟看网剧一样,没必要在电影院看。更何况平常我也不会看网剧。因为是互联网热梗大会,所以故事结构上就看着有些奇怪,像是为了这许多碟醋包了这盘饺子。它虽然拍得很具体,但其实像是在网络中形成的对生活的抽象总结,然后再反打到具体的人物中去,虽然提炼生活是剧本创作的一个根本原则,但这里有一个主次顺序的根本的调换,所以这些上海都市女性的生活境遇我实在是进入不了。看这场的时候旁边也总有人聊天,还有男的在显摆,很烦。另外因为是两场连看,上一场看的是『爆裂鼓手』,所以看到小孩说自己要打鼓的时候实在没绷住。
第二天早起去电影资料馆看电影『安妮·霍尔 Annie Hall (1977)』,当时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主要是我在精力不好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对剧情感到尴尬(我本来就是超级容易尴尬的体质),如果是在家里看电影我一般都会暂停缓口气再继续看(然后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我能看四小时),但是在电影院里可不能暂停(这大概也是我来电影院的重要原因之一)。闭上眼睛休息但还是能听到台词,『安妮霍尔』里的台词还是很密的,我从来没有这样后悔过自己听得懂英文。
这部片是自导自演的一部片,「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总之还蛮有意思的,看喜剧果然还是得看知识分子的喜剧,真得非常有纽约的气质,痛苦,神经质,自嘲,调侃。知识分子的搞笑总是带点悲凉色彩的,而且在情感上也很幼稚和脆弱。我是觉得这样的人更适合自己过的啦,不太清楚为什么他们这么想要谈恋爱。
看完话多且密的电影后终于得空休息一下,简单吃了个饭,就在咖啡店里写了会游记、还写了这篇「爆裂鼓手|一场SM游戏」(总算能把横在心里的情绪发泄了出来),处理了一下邮件,四点多的时候打车回去跟同学吃晚饭,顺便先看一下餐馆旁边的一个读书分享活动,读了会书。晚上去天桥艺术中心看音乐剧『剧院魅影』,演得还是很精彩的,主要是上次在天桥看了演得宛如巴黎马戏团的『巴黎圣母院』后心有余悸,所以来之前并没有太多期待……总之看完我有点亢奋,看完甚至还想拉着同学去喝酒,但是在看完音乐剧回去的地铁上背着背着单词背着背着就快睡着了。等到晚上回了家也是很晚了。
这场演得很不错,推荐看。编曲除了主题曲有配有摇滚的乐队编制以外,基余基本都是用大编制的管弦乐团,而且是现场演奏,比上次那个巴黎马戏团要有诚意多了。这个管弦乐的编曲我也觉得相当棒,有很多流行元素,但又不失古典乐的结构感,有种终于见到了正经音乐剧的安心感。这部剧的布景也相当不错,特别是在剧院底下的蜡烛海和船,很梦幻。能将人引入另一重世界,这大概就是音乐剧吸引人的地方吧。不过我想吐槽的是第一幕结束的时候那个大吊灯的坠落不够刺激,慢悠悠地飘向舞台,跟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可能是国内对所谓安全这一事项管得太严了。如果是像百老汇那样直接从头顶直线坠落该有多刺激。啊,还有就是剧情,太怪了。不过看音乐剧剧情是最不重要的就是了。
今天早上依旧早起,起来参加了一个视频会议,然后继续打车去电影资料馆看电影『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1991)』。好看是好看的,也相当震撼。但是我好累,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我是为什么要买这张电影票,为什么要集中都买在这几天。我是在设定的不工作日疯狂设定文艺活动吗,我是神经病吗。电影中间仍旧遇到了尴尬桥段,一般来说平时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但现在却闭着眼睛心里想着「好累好累好累好累」,虽然还是能听到电影里的对白,但好歹没有画面,尴尬程度能减轻一会。和昨天不一样,今天甚至有点坚持不过 Thelma 的那段丢钱剧情,甚至都想离开座位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了。好在导演并没有把这段剧情拖得太长。
我更想称它为开往世界终点的公路片。结尾虽然很令人难过,但是这种难过在我心中也混杂着一点不合时宜的眩晕与兴奋。我在美西公路旅行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想过就这么把车直接开下大峡谷,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自己正在做着向往末日的公路旅行,一边走一边丢下什么。而这就是这样一部被世界抛弃然后开着车飞向山谷的故事。虽然是被通缉、被追赶,但是到最后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美丽的地方死去,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向下坠落。虽然早就听说过最后一一幕名场面,但是真正看到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血液都往大脑上涌,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说到两位主角,我一开始蛮讨厌 Thelma 的,实在是太单纯了,特别是丢钱那段,尬得我跟 Louise 一起崩溃了。不过越是这样平常看起来最循规蹈矩惯了的人,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就越是疯癫,违起法来跟个老手一样,总之从她开始犯罪之后就对她越看越顺眼(笑)。
看完后匆忙吃了个饭,然后打车回去去参加读书会。参加了一个读书会。这个倒没有很多的剧烈冲突,虽然有的时候有些尴尬,但还能坚持住。不过我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用未经组织的口语能表达的东西有限,而且人数比较多,每个人也没法有机会很完整地表达。我在不认识的人面前表达会很克制,讲之前会想一下自己所讲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是不是容易接受、会不会冒犯到别人、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是显摆,等等,想的多了讲的也就少了。再加上来参加读书会的人背景各异,有许多刚开始读书的人阅读经验不足,讲的东西就很表面,也有刚读大学的学生,生活阅历很浅,自我映射很强。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是没法讨论出什么好东西的。总之我觉得很无聊,以后可能得去参加人数少的、甚至固定成员的读书会比较好,只是筛选成本很大。一想到这我就觉得还不如自己读呢。很多事情就是,想想,想想就算了。认识新朋友也是这样的,想想,想想就算了。
啊,还有就是,听主持人讲她的一些见闻时总是没什么耐心。我现在听人讲报告的耐心越来越少了,越来越觉得能讲出来的东西十分有限,特别是如果这个讲报告的人不是特别充分准备的话。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播客听多了,听播客时常开 1.3x,而且是边听边做别的事情,导致我听别人现场讲老觉得这人讲话速度好慢我能不能开倍速,以及现场听的话会边听边背单词或者边写影评什么的。还有听讨论班的时候也是,如果一个人从很基础的东西开始讲,讲的大部分都是我听过的内容的话,我就听不进去,导致后面也跟丢了,不如直接看文章。阅读的效率其实也未必会比听的效率要高,但我的注意力好像不太能自动跟随别人的节奏,总得切换到自己的节奏里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晚上去见了朋友,她在学校乐团里有演出,送了我一张票今晚去看看。虽然难得见面,但是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有点想睡着了……乐队演出还是很精彩的,我又有点亢奋了,我的大脑已经开始不正常了,哈哈。因为票都是赠票,所以有许多带着小孩来的老人,不知道是家属还是什么。有小孩和老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点不合时宜的吵闹。一旦有人开始吵闹,身边也就有人开始吵闹,所以就体验来说并不好。朋友跟我讲校内有四个学生乐队,今年的上半场是民乐队来演,下半场是军乐队来演。
民乐团的演奏很稳,不过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上次听民乐团的演奏好像还是大二的时候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演奏。我小时候学过几年竹笛的,所以对笛子出彩的曲子印象更深些,反而对二胡无感(我现在对弦乐好像都无感了)。琵琶、二胡、笙、唢呐这些都听得出来,但是有些声音确实不知道是哪些乐器发出的,可能是阮。而且很早以前听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再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这低音部约等于零啊,只有那个低音提琴在那里拨。乐曲听上去感觉到处都是旋律组,有点吵、浮。不过第二首「逐梦」我真得蛮喜欢的。
军乐团的演奏也很不错。开篇就是一首京吹三里出现过的管乐「迪斯科小子」,可以听这个演奏版「Disco Kid / Osamu Shoji ディスコ・キッド 龍谷大学吹奏楽部」,很快乐。京吹势力是强势介入了所有管乐部是吧。我感觉清华的军乐队演的比之前花钱去听的那场要好点,而且那场是花了钱的,这场是免费的。第三首「红色娘子军」是属于如果在剧目表上看到了的话我自己是绝对不会专门去听的类型,不过这次没的选,还是听完了,听完后意外地感觉不错。管乐在叙事上真得能做的和好哇。最后一首「莫里康内时刻」也蛮好听,不过我感觉原版更好,那些特别的乐器用管乐好像不太能模仿出来?
另外好久没来听学校乐团的演奏了,无论是主持人的报幕还是乐队的选曲,都让我想起学生年代那种无处不在的毫无必要但又必须会有的思想宣传,就一定要有一些校领导乐见其成的东西在里面,要让他们这些领导感觉到演出也是在向他们做汇报。感觉这算是一种中国特色了吧,如果再过五六十年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回看当时的录像带听到这些话说不定会体会到某种中式梦核的感觉。
和朋友吃晚饭的时候还问她演出前会不会紧张、如果演砸了怎么办,她说毕竟是学生乐团,来听的人应该不太在意,我说确实、哪怕听到错了也很快就忘掉了(但实际上到演出结束我还记得一些蛮搞笑的演奏失误),而且再说了这场也是免费的。演出之前还跟着朋友混进了排练厅,摸了一下马林巴,这声音可真好听哇!
因为听完下半场的管乐团演奏之后没怎么过瘾,想再去听些什么东西,摇人没摇到,我也突然又觉得累了,于是就打车回家洗澡休息了。终于可以休息了。
睡到中午,阳光撒在床上,非常暖和,点了一份很贵的外卖,吃了过饱的食物,大脑没法思考,就望着金色的阳光发呆。在阳光下,边听积攒起来的播客、边做积攒起来的家务,看着脏乱的房间一点点变得整洁起来、看着阳光撒在被褥上、书桌上金闪闪的,心情十分舒畅,然后随手翻了一下手机里的一些有意思的推送,回了几封工作邮件,上淘宝逛逛买了些东西,上网看了下自己追的一些漫画的更新,很快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但多亏这样没怎么动脑子的工作,自己这几天紧绷的神经和疲倦的身体才舒缓下来。大概每隔一段时间就是需要有这样的关起门来的整理时间的。
到了晚上本来还想写点什么,明明也不算浪费了时间,但潜意识里就是觉得不应该这样度过一天。一旦想起这些负面的事情来,头脑也有些痛,心脏也开始隐隐做痛,白天舒畅的感觉也当然无存,只有无尽的空虚感漫上心头,只得草草背完单词就躺下了。
直到第二天醒来,这种什么都没有做的钝痛感再次如裂缝一样布满脆弱的心。好想喝酒。还是忍住了。工作。工作一会就好了。工作。我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