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赶场回来后周一就躺了一天。睡到中午,阳光撒在床上,非常暖和,点了一份很贵的外卖,吃了过饱的食物,大脑没法思考,就望着金色的阳光发呆。在阳光下,边听积攒起来的播客、边做积攒起来的家务,看着脏乱的房间一点点变得整洁起来、看着阳光撒在被褥上、书桌上金闪闪的,心情十分舒畅,然后随手翻了一下手机里的一些有意思的推送,回了几封工作邮件,上淘宝逛逛买了些东西,上网看了下自己追的一些漫画的更新,很快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但多亏这样没怎么动脑子的工作,自己这几天紧绷的神经和疲倦的身体才舒缓下来。大概每隔一段时间就是需要有这样的关起门来的整理时间的。
到了晚上本来还想写点什么,明明也不算浪费了时间,但潜意识里就是觉得不应该这样度过一天。一旦想起这些负面的事情来,头脑也有些痛,心脏也开始隐隐做痛,白天舒畅的感觉也当然无存,只有无尽的空虚感漫上心头,只得草草背完单词就躺下了。
本来周二无论如何也应该爬起来工作,但是早上醒来拉开窗帘,温暖的阳光洒在床上,心里没有一丁点想要出门的念头,就这么消磨时间到了下午两三点,具体做了些什么我是完全不记得了,然后才开始工作。其实家里暖气并不太好,虽然光线很好,日光能照亮书桌和床铺,但是室内还是有些凉意,不能只穿单衫。其实办公室更暖和一点(虽然光线不足),我有的时候还在想为什么不去办公室呢,大概又是某种拖延症让我思维有点混乱。我可能也怕一旦走出房间就会被清冷的晴天气氛打回原形:自己的房间大概会麻痹自己对能做的事情的感知、对时间的感知、对自身意愿的感知,似乎只要一出门这些轻微的幻觉都不复存在。纵使明明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但似乎内心就是倾向于留在此地隔绝交流。这种什么都没有做的钝痛感再次如裂缝一样布满脆弱的心。好想喝酒。还是忍住了。晚上去看了电影『四个春天』,回来继续工作到半夜。
『四个春天 (2017)』,导演「陆庆屹」。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似乎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作品,还蛮感动的。短评上有人在吐槽为什么这样记录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生活的普通 vlog 也能被当作电影放出来,我的想法是导演的摄影和剪辑都体现了一种他的个人叙事,拍成剪成这个普通的样子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而且他的家庭虽然平凡,但他的父母并不平凡,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乡土的乐观和诗意,却没有那些小农时代很恶劣的品性。他们是如此地热爱音乐,他们用歌来传达情感,在这平凡的土地上过着诗意的生活。
一开始我对于他们并不排斥摄像头感到有些奇怪,后来看到他父母也是从很早开始就在用相片用镜头记录生活,他们是有一些镜头意识的,知道摄像头在哪里。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在镜头前会特地表演,反而我认为他们是真的很想记录下来些什么,这种自知与时间为伍的感觉很动人。影片最令我震撼的无异于人的死去。前一刻还在镜头前的人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就快速消瘦死去了。而且这不是虚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看到这一幕时我浑身都在发抖,我是第一次认识到摄像是一件多么神奇而怪异的事情,人的幽灵就存在于过去的影片中。看影片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影片里导演的妈妈很像我的外婆,我也有在思考自己一直很回避家庭这件事。我的母辈祖辈在许多时候也都过着可能诗意的生活,她们热爱唱歌和跳舞,虽然在家中、在田野里劳作很辛苦,但是她们也经常讲些很有意思的事。或许我也应该记录一下她们的生活。
周三虽然说中午也是去了办公室(还是被导师薅过去的),但是情绪蠢蠢欲动,总想拖住什么东西消耗一番,于是上网抓住了一些大家都在讨论的事情,虽然是坐在办公室里,但集中不了精神,只是在心里无数遍地盘剥以及反驳,直到筋疲力尽,也是吃过晚饭才开始工作。工作到十一点后去喝了酒,遇见两位熟客,便聊到了两点才回家。聊的什么我也全然不记得,大概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当时开心吗?也记不得了,那大概没有那么开心。什么都记不住真是很可怜啊。
不过就下午的那番自我辩护让我意识到自己心中有种受迫害妄想,以及在遇到特定的事情时非常容易被激起情绪(譬如之前写的那篇『爆裂鼓手|一场SM游戏』就是很明显被激到了。其实平常来说我是几乎没有攻击性的,甚至不如说是完全逃避任何形式的冲突,但这样看来只是被触发点更加隐蔽罢了。个人史下的隐秘自我如同野兽一般盘踞心中,只是等待着一个咬人的时机,要特别注意这点才是。
周四更是急转直下。可能是前一天喝了太多喝到太晚,总觉得渴。身体很渴、意识也很渴。感觉什么也做不动,也出不了门,于是就拉上窗帘躺在床上,因为喝了咖啡睡也睡不着,于是就在焦虑与黑暗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再一次翻开看过的漫画看了起来,毫无意义,而且焦虑地头痛难耐,直到晚上才开始勉强工作,只能工作到半夜以慰藉痛苦。
周五意识到实在是不能再这样,白天就把室友薅到了咖啡馆。在人潮中总算是恢复了工作的精力,工作了一下午。真的开始工作的话内心还是会开心的。毕竟在踏踏实实地做问题。于是我在个人生活手册上加上了这么几条:
- 想在家里工作的时候要去办公室。不要在家工作。
- 准备报告以及做其它明显不愿意做的杂事的时候要去咖啡馆。
- 状态不好的时候要薅室友一起去咖啡馆或者办公室工作。要快。
晚上去喝酒。大概是因为下午的时候又想到写邮件的事情。又想到要发自己并不成熟的论文草稿、想到自我曝光犯错被批评的可能、想到还有许多承诺要做但是还没做完的事情、想到自己仅剩不多的完稿时间,心情十分抑郁。这种被反复应激的懦弱我自己早已经看不下去了。唉。
想着想着就觉得并没有任何值得开心的事情,连吃到还算好吃的下酒菜也完全开心不起来,只是机械性地重复这一行为,而且花时间、花钱。明明最近已经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花了这么多的钱。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缘木求鱼的行为。我怀疑现在的自己就只是处在过去的延长线上,除了机械性地延续过去的行为与痛苦以外再也体会不到任何东西,延长线的终点就是死。白天在咖啡馆工作的时候总算是改正了之前几天的颓靡,但可能因为颓废了太久,再工作的时候反而感觉到进度落后太多、十分恐慌和焦虑。我的焦虑一触即燃,而且永不熄灭。
周六白天依旧跑到了咖啡馆工作。因为没薅上室友,所以看了会带的绘本和小说。无论如何这也比在家上网看以前看过的快餐作品要好。看完了很喜欢的『喜欢家的人』。这本书读起来就毛绒绒暖洋洋的,画风非常温暖可爱。虽然是一本浅尝辄止的画集,但画的是家居生活里最容易引起人温暖想象的部分。这种治愈系的作品看着就很开心,一度忘记了在闹钟盘旋已久的烦恼,在脑海中反复勾勒出自己梦想中的家的模样。唉我的房子要是有这么可爱就好了。但是长期漂泊的人就是不敢在家里堆起来太多的东西。正好遇到咖啡店做活动,因为我常来这家咖啡店,也为了督促自己多到外面去工作,便充了储值卡。虽然要不少钱,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也不算什么。书中的女孩们大概也是这个年纪附近吧。可能是看了书的缘故,花钱的时候也开心了(以前花钱只是功利地花钱而已)。想到了别的一些东西。
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会时常发生戏剧性事件,可总有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乐趣,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其中,这是何等可爱呀。
数数现在自己离三十岁也很近了,越来越喜欢看这样温馨的对于生活的想象。把那些过于沉重的叙事扔掉,这对我来说大概就算是最好的年纪。赚的钱足够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开销,而且能满足自己对生活水平上限的期许(其实也就是能经常看电影、看音乐剧、去酒吧、去书店、去咖啡厅,再攒几笔出国游的钱)。家长身体也健康,没有必须要我承担的责任。自己精力还算充沛,对世界的好奇心尚未衰减,有心力接触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作品,同时因为长期的内省心中的世界也正在成长。过往的焦虑和痛苦虽然仍旧在,但也同以前一样仍会被可爱而温暖的东西深深打动。工作上虽然压力很大,但毕竟是自己选择的工作,尚且能义无反顾地投入。虽然仍然有很多没的选的事情,但是和小时候寄人篱下的局促相比,现在无疑已经自由太多了。
说起来,上周的时候还看了本比较类似的,『讲故事的房子 吉田诚治美术设定集』,作者「吉田诚治」,作者是插画师、背景原画师,这本书算是绘本,也算是设定集,画了三十三所房子,基本来自于幻想世界,设定的很详细,画风也很治愈,读起来很有趣。我平常也是很喜欢看别人的生活场景,然后去描摹想象这个人的生活。而如果这是来自幻想世界的生活就更棒了。而且我一直觉得越是幻想世界的设定越是迷人,因为它在某些层面上摆脱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引力。虽然每页都是静态的设定图,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我会想象主人在这个房子里活动的种种细节,TA 是如何抚摸过这些物件、如何拉开椅子坐下、开门时的动作是怎么样、等等等等。这本书里面的房子其实住的都是远离中心的超级社恐,它的内在陈设就像一个人的内心,读起来非常亲切。这本书读完后就送给了朋友小 A,那本『喜欢家的人』也送给了室友。
晚上去朋友家吃螃蟹,边拆蟹边看『动物世界』,只拆了两只大闸蟹,但是拆得我肩膀都酸了。还是人类吃得精细啊,那些吃螃蟹的动物估计就连壳嚼。之后看了『动物世界』,吃了朋友的生日蛋糕。至于为什么在鬼面前吃生日蛋糕,我也不知道。甚至还在鬼面前点了生日蜡烛。唯物主义战士们大概就是这样的。晚上虽然只喝了小半瓶带来的清酒,但我已经很困了。困意如山倒,我不理解。我很少感受到困的。
『咒怨2』虽然说是说比第一部要更吓人,但我觉得第一部更怪诡一点,第二部的剧本和镜头设计更加工整,特别是主持人和她男朋友那段,我觉得很精彩,但是因为人工感更重了些,所以似乎在我感觉中并没有第一部吓人。甚至我还觉得这俊雄怪可爱的嘞。人最恐惧的还是未知,哪怕只是知道了有个鬼要杀了自己,恐惧程度也会减低很多。
周日坐飞机去开会,在飞机上写下了这篇和上篇。同样感受到了和昨晚一样久违的困意。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感冒了。总之喝完咖啡才能开始写。写完以后还有很多的时间,于是便看书。在飞机上写东西或者看书,虽然只是两三个钟头,但是体感时间却很久,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在这样放松的情况下能捕捉到某种静止凝固的宛如琥珀的情绪。不过这样的感觉也只有一瞬。现实感无孔不入。其实我上大学了才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飞机。飞机明明是承载想象的神明,为什么现在我只把它当作铁皮交通工具呢,还在时刻想着乘坐的间隙、飞机上应该做点什么来有效地利用时间。怎么堕落至此。
在飞机上读完了『幻想物种起源』,作者「 [日] 川崎悟司」,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讲幻想生物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会经过怎样的演化路径。虽然听起来脑洞很大,但是真得能学到不少关于生物演化的知识,是寓教于乐的生物进化类科普书了。西方龙和东方龙的不同演化路径,基因对脊椎长度的调控,沙虫的生物学起源,六足生物的演化起源,等等,说得我都信了。之后读了半本村上春树的『第一人称单数』,没有什么感想。
晚上到了学校提供的住宿,本来想下楼买点生活用品,但是左看看又看看也没看到什么,于是在餐馆买了一瓶啤酒回来,继续边喝边写,边看下一周的计划安排。说起来到这个学校也是故地重游了,八年前有来过一次,待了有一个月,那个时候和另外几个好朋友一起,做了很多糗事,刚刚想到的时候还咯咯地笑了出来。现在也是天各一方了。青春真好。可是我也不再是学生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