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アンサンブルコンテスト編 | 吹响悠风号 合奏比赛篇
吹响悠风号 合奏比赛篇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アンサンブルコンテスト編 (2023),年指活。因为这部只有一个小时的剧场版应该不可能在美国上映了,打算先上车后补票,买个 BD,然后就先行看了。真得姨母笑了半场。怎么会这么可爱,怎么会这么可爱!久美子天下第一可爱,要是有久美子这样的朋友我做梦都要笑醒(谁来拉一下这个变态)。质疑久美子、理解久美子、成为久美子.jpg。借题发挥一下,我对京吹系列的感情已经不是可以用文字形容的了,虽然看番的契机远比看这部番的时间早,但是本命番就是这部!没有之一!
话说打算时机成熟的时候更一篇关于京吹系列的文章,这个系列陪伴我走过了最困难、对自我认同最摇摆不定的岁月,给了我无数的慰藉,甚至给了自我认同的一个标尺,我无数次地以久美子为行动标尺(或许我擅自赋予了她过多的内容)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每次对生活失去热情时就会把京吹系列翻出来再看一遍。借用观众寄给塔可夫斯基的信,「我靠这个活着」。但正是因为我的生活与之牵扯太深了,所以很难平和地讲述我的故事与京吹系列的故事,千头万绪不知从和说起。
之前有同朋友讲过,我喜欢她的理由不仅仅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更是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性。我很羡慕她的成长环境与运气,学校、家庭、朋友,这些舞台并非专门为她设立,但却提供了她蜕变所需要的一切养分,而且是很温和的、恰如其分的养分。从第一季开篇到第二季结尾(以及剧场版),我们见证着她迈过青春的酸涩与美好、理解了友情、亲情(与爱情?),等到第三季动画,黄前部长的背影已经如此挺拔、可靠。我只有到很以后才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苦涩地意识到青春已经结束了。看完这部动画就像完成了青春的一个仪式,虚构的仪式,现实中得不到的,需要在虚构中得到补偿。
她慢热的性格并非出于冷漠,而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不伤害人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为了避免自己的情绪伤害到自己,所以才出于自我保护远远地站定一个距离,久而久之自己便漠视起了自身的情绪。而这两季动画的行进就是这种距离感在互动中被一再打破、她终于意识到被自己真正情感的过程(特别是在第二季坐电车的那幕戏以及和明日香的对手戏上)。无论是她与丽奈的关系、还是她与明日香、她与姐姐的关系,和解都伴随着自我的成长、家庭的成长、吹奏部的成长。青春毕竟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戏,而是一群人的舞台戏,而这正是我最羡慕的一点。许多不同性格的高中生,围绕着同一件事努力,克服困难、相互吸引、理解自己,再加上大量的生命体验,以及完美主角黄大叔的主线叙事(对世界充满疏离与隐痛的人逐渐打开内心、然后迸发出自己都未曾想到的庞大的力量、想要将自己的旋律传达给别人),形式、内容、叙事、以及主角各方面都完美契合。(反正她也看不见,我在这随便告白)。
所谓成长之痛,大概是度过高中以后自省成了更重要的事,往自己内心投射的内容多了,往外部投射的就少了,京吹把握的尺度我觉得刚刚好,它正好切中了那一点,过多则衰、过少则乏。一切纷乱的事都退到后方(但并未消失),只留下第一部的高扬感,和第二部的似乎物哀的成长之痛。青春要的就是 timing,要的就是刚刚好。
啊,边看边喝了好多酒,这大概是我今年最开心的时候。明天打算再看一遍。京吹系列每部作品(除了总集篇剧场版以外,不过每个总集篇也看了两遍了)都看了最少五遍以上,这部估计也会不断回顾。如果在系列内部比的话,比上一部剧场版『吹响悠风号剧场版:誓言的终章 劇場版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誓いのフィナーレ~ (2019)』要更有意思一点。说艺术性肯定是没有『利兹与青鸟 リズと青い鳥 (2018)』高(之前在网站里有写过这部剧的一些剧评,见这篇),但是作为吹吹人怎么能不看呢,活的!会动的久美子!怎么能不看呢!怎么能有吹吹人能忍住不看呢。一转眼久美子已经成为部长了,我从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到现在也快博士毕业了。说来惭愧,我的成长还没她那么大呢,现在更是丧到只能在影片里反复她作为高中生的活力。啊,真好啊。羡慕,太羡慕了。羡慕死了。因为大部分人还没有看这部片,所以就不剧透了(不过对于吹吹人来说这部片的剧情也已经读小说后烂熟于心了吧(。这部片也展现出久美子这种性格的高级之处,虽然未必精于业务(指吹奏水平)、未必达练于人情,但是却温柔而善于观察,给所有人都留下自处的空间,并且能提供无限的情感与业务上的支持。这不是说她有多委屈自己,而是她是那么天然地支持着别人,她也在为别人的支持中逐渐找回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天选部长啊是不是!而且是天选教师!真得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当教师了。啊我开始嫉妒了,真得开始嫉妒了,就先写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