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和『奥本海默』都是导演「Christopher Nolan」的作品。放在一起是因为在我看来他们讲的都是大历史下的落魄英雄主义。
The Dark Knight,拍得真好,心一直被揪着,很久没有看电影这么投入了。虽然我不喜欢影片要传达的思想,但是确实是无可挑剔的好电影。我认可影片的思想,但是不喜欢,因为它太卑劣了。确实除非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愿意放弃正义,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但选择成为小丑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成为加害者这点是不可原谅的,通过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来挑战别人的底线、来实现自己的影响力(特别是通过威胁别人亲人这点过于卑鄙)这点是不可原谅的。所有人都怕死、都害怕失去家庭与爱人,但为了某种理念牺牲自己、牺牲家庭的人在整个历史中也不是少数。影片给我想把理念通过事件具象化的感觉,所以小丑才有这么大的能量做成这么多事(就把他看成人混沌心理的阴暗面吧,不然警察这么窝囊得气死我,作为警察家属我看不得警察这么窝囊),所以蝙蝠侠作为黑暗骑士才会因为守住自己立身的底线(不杀人)而选择不直接创死小丑(其实我并不太理解这个底线,虽然我尊重,但是不太理解,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看第一部,就凭我现在的理解,他追求的是自己心中的正义,而非更切实的一人一事的安全,因为他的这个举动从结果上来说留小丑不死结果死了一窝警察,而且把整个结局导向了 bad ending,虽然创死小丑正中小丑下怀,但是影片最后蝙蝠侠也为了大义而牺牲了自己的这个底线背上锅彻底成为暗夜骑士,如果追求大义更胜过追求公平,那如果早点迈出这一步或许事情还不会发展至此,他现在会后悔吗),所以检查长才会在崩溃后发现原来自己是演的、于是这么快就进入混沌中立状态(恕我直言,我不太理解这个人,不报复凶手却报复自己队友是什么心态,我一开始还以为他烧了半边脸后会开始从光明骑士加入黑暗骑士,开始复仇,毕竟转入地下工作可以做得比蝙蝠侠更绝(譬如可以动私刑,他已经动过私刑了),没想到却彻底堕落成为硬币侠了,而且学会了小丑那套,拿威胁家人来控制别人,恶心。其实我不管你受到了怎样的痛苦,牵扯到无辜的第三方在我看来就是不能忍受的)。因为是在电影院看的,影片中观众有一次欢呼,就是蝙蝠侠第一次正面对决小丑把他货车弄翻的那次,全场响起了欢呼与掌声,导演确实懂得掌握观众的心情。啊说起来我是真得讨厌小丑,刷存在感的自我意识过剩的典型的小屁孩,如果我是警察我会上私刑见到就给直接毙了,哪怕自己坐牢也无所谓。偏偏他还被导演赋予了如此大的能量。
写得好像太上头了……咳,这影片是讲什么来着。啊,看的时候太投入了,就觉得气。事后想想,觉得超级英雄真得很可怜,背负了所有牺牲,还被我这样的人不理解。我觉得他身上有种宗教式的殉难者情怀,大概跟耶稣一样,虽然很值得尊重,但是真得很可怜。有能力却不能快意恩仇,永远只能在黑夜里行动,不被白道承认,也被黑道痛恶,只是为了坚守心中的原则和正义感,为了对抗无底线的恶要付出成百上千的努力,遇到歹徒永远只是冲上去肉搏,不断被打,满身伤痕。而他自己个人的、没有反馈的坚信确实如此的脆弱,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没了,如果代入自己我估计早就在想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了。但他却能做到承受所有一切,忍受所有痛苦,隐入黑夜之中。他是真正的暗夜骑士。结尾那段我都快看哭了。最后的最后,影片拍得确实好,很少有让我情绪如此激动、如此较真的片了,诺兰是真厉害。
Oppenheimer,导演「Christopher Nolan」,好看的。IMAX 巨幕一场看下来背都湿透了。一贯的剪辑与多时间叙事,把很简单的三段故事拍得惊心动魄(虽然看完后觉得有些小题大作,但是看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就单纯觉得好看)。我一直觉得诺兰导演最厉害的是他对影片时间的流速把握得非常精准。至少对于我来说,哪怕之前看过他的许多电影剧情忘得七七八八,但是那种在倒计时后倏忽而至的命运仍旧刻录在我心中,这部片也是一样。光、火、爆炸、涟漪、射线,物理原来也能拍得这么美,超越时间,超越政治,核爆也得那么令人战栗、那么美。这部片虽然是奥本海默的个人传记,但他处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又是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影片自然地会联系到政治、联系到反战。不过诺兰拍的反战片有些不太一样,不是直陈战争的恐怖、不是直接展现广岛长崎在爆炸后的景象,而是以奥本海默的个人视角来展现,展现他所思所想所做的不和谐处、展现他眼中所见的恍惚,这是种很个人英雄主义的拍法。这种拍法让我想到他早年拍的『The Dark Knight』,大历史下的落魄英雄主义,一生的荣誉、才情与道德不过只是别人政治上的垫脚石(影片很大的篇幅都在构陷奥本海默的闭门听证会上),而自己却也深陷自我谴责的境地。
影片中应该是有虚构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的会面,在历史上增添了几分戏剧性。我倒是觉得不必恪守历史真实性。就像虽然我大学里也学过很多物理课,也草草翻过核物理的一些内容,知道搓原子弹的步骤,但是我有时觉得导演和作家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工作的意义,有时我们在细节里陷得过深了(我看到有人讨论说这部片没有演绎出搓原子弹的真实困境,我觉得这拍出来没人爱看,不仅普通观众不爱看,专业的人估计也不爱看)。这根本上来说只是叙事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叙事。有的人展示科技、有的人展示政治、有的人展示命运。诺兰是很会展示命运的导演。奥本海默主持研发的原子弹,就像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样,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毕竟史诗只展示已经注定的结局、已经死去的英雄。
再推荐一片科学史的文章,与电影内容大部分重合,可以作为补充资料阅读:
导读:2022年12月16日,美国拜登政府推翻了 1954 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撤销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许可的决定,正式为奥本海默平反。
本片所涉及的“奥本海默事件”是20世纪美国的最大冤案之一。这里面既涉及到政治斗争,也与个人恩怨有关,更与冷战、麦卡锡主义脱不了干系。本文分析了导致“奥本海默事件”的各种因素,揭示出一些貌似公正的程序下面之所以隐藏不公正的原因。科学家的良知与政治家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科学家的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复杂。
撰文|方在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