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 追忆似水年华
听播客「跳岛FM Ep 130 一起读《追忆似水年华》:读困了,就替普鲁斯特睡一觉」讲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心中回响起很多事情。在大学时我读了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和第七卷《重现的时光》,后来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和第五卷《女囚》。我读得并不快,也谈不上有多深刻的理解。但是闭上眼睛时却发现,竟然有许多许多段落我都能清晰地想起,想起那些句子里的光影、像想起自己的过往。在我大一读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时还备了一个笔记本,经常摘抄里面的句子。我读大学时一直有摘抄的习惯,当时我并不知道摘抄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以为只是摘抄华美的段落以怡余情,重读时我发现我并没有摘抄对许多人来说印象深刻的句子,我摘抄的全都是如同我记忆中写出来的句子,那是记忆的琥珀,是我的化石。
普鲁斯特真正地重现了过去的时光、而且是以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在阅读他的书时我时常想象自己站在象征本源的生命之树旁,看着静静陈列出来的时间。那些时间并没有在流动、并没有接续,只是如空间一样弥散着。对于我来说(或许对于他也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在未来、而在过去,不在已经发生过的事中、而在我们对它的想象与追忆中。我们拥有构建内部世界与秩序的自由,我们可以从中追寻到永恒的安宁。
从大学以来我读了好多高山般的书,兴趣与注意力此一时彼一时,身边的人也来而复去。世界广阔,美则美矣,但好像都与我无关,我似乎无论如何都与别人隔着一层。在我一遍遍扣问自己的情感需求究竟是什么时,我听到了这期播客,虽然只是听了个开头便暂停了,因为记忆之门已经被推开。我意识到我是通过文字与记忆来认识世界的,我喜欢先将一切吃下,然后慢慢在记忆与文字里反刍,我的所有热情都被包裹在这样充满距离感的冷漠之中,因为我对世界的内化过程十分漫长。对我而言世界是静止的,或者说世界已经结束了。而世界结束之时,我一个人的发现之旅才刚刚开始。或许人的审美也好、性格也好、秉赋也好、命运也好,某种程度上就是顽固而无从改变的,别人说的很多东西,即使我训练自己去学习、去接受、去欣赏,但最终它们也只是与我平行的一部分。关于意义、关于亲密关系、关于快乐与幸福,众声喧哗,我也人云亦云地参与其中,落得无数痛苦与失败。我应该早点承认的,那些概念与情感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有永恒与安宁,即使它与痛苦相伴相生。所以我很庆幸有普鲁斯特这样的作者。我也是到现在才意识到他对我的审美影响如此之深。
一些备注:当时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是我在家乡的小新华书店里读完的,我经常在那里蹭空调。读的是桂裕芳翻译的版本,标题翻作《在少女花影下》。后来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七卷本,因为内容实在太长,所以这七卷是由不同译者翻译,然后统校的,所以阅读体验有些微不同。不过我也不是连贯地读,所以无大影响。这七卷本其中有一两本借人了,毕业后似乎也没收回来。其实我更喜欢后来的译名《追寻逝去的时光》,英文译名也是 In Search of Lost Time,我觉得这个译名更加中性一些,并没有对过往的时光下审美判断(譬如似水年华就有先制的判断),而且追忆只是「忆」而已,「寻」和「忆」我觉得过程是不一样的,「追寻」可能更加需要力气。所以「追寻逝去的时光」能读出一些努力,而「追忆似水年华」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垂老之人回忆往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