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度的书影音回归正常。但是电影看得多,书看得少,得多看点书,不然出门大字不识一个。一共看了十一本书,一套轻小说(七卷),一部新番,二十四部电影,五部演出,九部漫画。
以及打算换一个形式,加入豆瓣和 Bangumi 上的介绍和封面(或海报),这样读起来大概会好些。未来在摸鱼的时候会把以前的书影音也以这种形式更新一遍(真的)。其实光是找图、传图、抄简介、排格式,这一期就花了两个半小时(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不太熟练)。总之一直都是在做没人看的苦活,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更新上,我就是在过着这样的可有可无的生活啦。
书籍
首先是推荐作:
1.『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 街とその不確かな壁』,作者「村上春树」
十七岁时我第一次明白: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大都发生在我们不曾预料的时刻。比如,你的不告而别。你留给我的只有谜一样的话语和那段戛然而止的爱恋。你说,你只是一个影子,真实的你在一座小城之中;城外是一道有生命的墙,它坚不可摧又变幻莫测。我只知道,我一定要抵达那座高墙环围的小城。我要再一次见到你。哪怕城中等待我的尽是不确定。
(读客设计的封面实在是太丑了,我挣扎了好久才决定贴上来)。
他七十多岁还在写啊。我主页里更新了两篇,一篇是刚开始读的时候写的「当我们谈论村上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篇是读完后写的「读书笔记」。
2.『喜欢家的人 家が好きな人』,作者「(日)井田千秋」
“对自己好一点也无妨,慢慢地将自己的小窝装扮成梦想的样子。”
《喜欢家的人》是日本超人气插画家井田千秋的治愈系漫画集,细腻的笔触,温暖治愈的画风,描绘了五个独居女生与她们的温暖小窝。喜欢美食和睡懒觉的纱纱、喜欢看推理小说的香绘、喜欢在下雨天看魔女电影的娜娜子、超级喜欢甜食的作家小绿,喜欢一点点装饰房间的小晶。五个性格迥异的女生,都深深喜欢她们的温暖小窝;五间风格各异的房间,都同样温暖治愈。物品可随意摆放、作息可自由安排,吃喜欢的食物、看想看的电影……窝在自己独一无二的房间,怎么舒服怎么来,属于独居人自由惬意的舒适时光——
“最喜欢的当然是自己亲手装饰的家啦,以及住在里面的自己啦!”
周六白天依旧跑到了咖啡馆工作。看完了这本很喜欢的『喜欢家的人』。这本书读起来就毛绒绒暖洋洋的,画风非常温暖可爱。虽然是一本浅尝辄止的画集,但画的是家居生活里最容易引起人温暖想象的部分。虽然再可爱的东西看久了也会失去感觉,但是这样的作品可以重新唤醒一下自己的想象。这种治愈系的作品看着就很开心,一度忘记了在闹钟盘旋已久的烦恼,在脑海中反复勾勒出自己梦想中的家的模样。唉我的房子要是有这么可爱就好了。但是长期漂泊的人就是不敢在家里堆起来太多的东西。正好遇到咖啡店做活动,因为我常来这家咖啡店,也为了督促自己多到外面去工作,便充了储值卡。虽然要不少钱,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也不算什么。书中的女孩们大概也是这个年纪附近吧。可能是看了书的缘故,花钱的时候也开心了(以前花钱只是功利地花钱而已)。想到了别的一些东西。
数数现在自己离三十岁也很近了,越来越喜欢看这样温馨的对于生活的想象。把那些过于沉重的叙事扔掉,这对我来说大概就算是最好的年纪。赚的钱足够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开销,而且能满足自己对生活水平上限的期许(其实也就是能经常看电影、看音乐剧、去酒吧、去书店、去咖啡厅,再攒几笔出国游的钱)。家长身体也健康,没有必须要我承担的责任。自己精力还算充沛,对世界的好奇心尚未衰减,有心力接触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作品,同时因为长期的内省心中的世界也正在成长。过往的焦虑和痛苦虽然仍旧在,但也同以前一样仍会被可爱而温暖的东西深深打动。工作上虽然压力很大,但毕竟是自己选择的工作,尚且能义无反顾地投入。虽然仍然有很多没的选的事情,但是和小时候寄人篱下的局促相比,现在无疑已经自由太多了。
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会时常发生戏剧性事件,可总有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乐趣,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其中,这是何等可爱呀。
3.『培养想象 | The Educated Imagination』,作者「诺思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
文学有何用?能否帮助揭穿变得虚伪的日常修辞?如何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识破广告营造的幻觉?弗莱认为,面对满是幻象的现实世界,唯有想象能让我们从中脱身,而通过阅读文学,可以培养长期以来饱受饥饿、以虚影为食的想象。
从荷马、贺拉斯到莎士比亚、拜伦,再到马克·吐温、W. H. 奥登,弗莱纵横古今世界文学,为我们揭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讲解包括象征、隐喻在内的各种文学手法,谈论阅读文学的意义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受过滋养的想象运用于日常生活。本书既是弗莱对于“文学之用”的深刻解读,也是其原型批评理论的极简入门指南。
一共六讲,前几讲是关于文学本身的传统以及诗歌所运用的语言。最后一讲是关于文学的道德责任,论点集中在「想象」这一心智功能上,写得非常好。虽然这本书成书相当早了,但其中还是有许多在我看来很有启发性的论点。前几讲让我有点理解了诗歌的传统。看来想象与叙事几乎是杰出心智的本能,它关乎内心图景与现实图景的差异,并且致力与建立内外世界的认同。暗喻或许就是一座座桥。最后一讲的内容我以前有隐隐地意识到过,看到有人这么有条理地写出来,还是蛮开心的,只有运用想象的语言才能破除政治、广告等等上面的陈词滥调式的劣化语言,根据想象中的世界去改造现实中的世界,想象具有很深刻的道德力量。文学的语言就是想象的语言。使用想象的语言需要接受来自文学的训练。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想象世界的道德责任,但读完这本小册子我意识到,它或许给了我抵抗专制世界的内心力量。或许这份力量还要传向更远方。另外我也在反思我是不是已经陷入了自己的语言之中,因为它在我看来已经不够鲜活,喋喋不休的,或许我已经消耗了为数不多的想象力,还是要读更多的书,想象力得通过阅读才能锻炼。
其余作品:
4.『下雨的书店:雨冠花』,作者「日向理惠子 / 吉田尚令」
“小雨小雨沙沙沙,下雨的书店我来啦!”念一句咒语,穿过书架组成的迷宫,跟女孩璐子一起来下雨的书店。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天上演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图书馆的书架上,一本讲述马戏团故事的书已经许久没有被读者打开。一次,璐子穿过书架迷宫前往下雨的书店,马戏团的演员们纷纷逃出书外,跟随璐子悄悄潜入了隙间世界,他们想请璐子帮忙,改写马戏团的故事,赢得读者。璐子虽然一直梦想成为作家,但对自己的写作十分不自信,而且,改写他人辛苦写出来的故事,真的可以吗?
这是一本童话,看完后上网搜了搜好像是系列童话中的一本。故事讲的是一个在雨中的图书馆,发生的与雨和写作相关的故事。我因为很喜欢雨、也喜欢书,所以才盲买了这本。书写得蛮神奇的,绚烂、跳跃、分不清哪是哪,确实是给小孩子读的童话。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关于雨和书籍的用想象力演绎出的图景,有许多很美的桥段,雨信、雨书……。就写作而言有些地方看起来不太流畅,因为很多地方会中途抛一些设定,而且场景转换过多,眼花缭乱。作为成年人看这样的万花筒一样的魔术一下子还没适应过来。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很适合读给小孩子听。最后的这几段我也蛮喜欢的,所有创作者看到这里大概都会会心一笑吧。不知道小朋友读到这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璐子一边登上纸牌旋转楼梯,一边出神地看着杂技演员和魔术师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力量从脚尖传到背部,从肩膀传到手指……一切都是为了这精彩的一刻,为了将最华丽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出现又消失,消失又出现,璐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种灿烂的惊奇在她心里绽放开来,一股炽热的感觉从她体内升起,很快就让她无法抑制。
“从哪儿来的呢?”终于,璐子停下脚步,对着龙卷风蛋糕中上演的马戏表演,也不知在向谁发问。
“这些是从哪儿来的?”
“从很深很深的地方。”小象团长自豪地看着自己的马戏团,回答道,“就像地壳深处的一条矿脉,或不为人知的一条水瞄。有一双手藏在某个很深很深的地方,它创造出马戏、故事、音乐……做出美味的点心,让美丽的花儿开放。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隐藏在某个地方,在那里深深地扎下根。一旦触碰到那些根,你能做的就是用你的方式将它传播出去。但是,需要格外注意。”
“我相信我们的作者曾经全力以赴,才写下的这本关于马戏团的书。就像你试图改写它一样,原作者也倾注了心血,努力把它写了出来。但是,仅凭努力是无法取悦观众的。”
“嗯。”璐子点了点头,眼泪顺势流了下来。
5.『The Worst-Case Scenario Survival Handbook 生存手册』,作者「[美] 乔舒亚·皮文 / 戴维·博根尼奇」
忘带车钥匙,生活用品能帮忙?被蜜蜂袭击,是停住还是快跑?前无生路,英雄般纵身而跃?十万火急,在出租车上分娩?飞机迫降,需要你当飞行员?本书精选40个紧急场景,借鉴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通过清晰的步骤剖析和形象的图示说明,涵盖逃脱、防御、急救,以及户外生存技巧等诸多方面,旨在教授人们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方法。日常携带此书,或助人或自救。危急关头,愿每个人都能化险为夷。
我都不知道自己哪里搞来这本怪书,出这本书的编辑也蛮恶趣味的,后浪出版社是不是啥怪书都出。这本书看目录觉得挺没用的,因为在我有生之年(谁知道呢),大概未必要抵挡鲨鱼、美洲狮、鳄鱼、也不用从火车上跳进车内,不用骑着摩托跳入车内,不用接一记老拳(?……但看着看着还蛮有意思的,甚至觉得这里的每一个条目都像是一个微型小说,具备起承转合(而且这个「起」起得很高,都是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才会出现的了),很多还有 if 线,并且写得详略得当,果然法律条文和说明书之类的也具备很强的故事性(。不过这本书的印刷实在是有点低劣,纸用得差就不说了,目录前言什么的印了两遍?是我看得盗版书吗还是本来就这样的?
6.『乡村医生 | Ein Landarzt 』,作者「Franz Kafka」
《乡村医生》(Ein Landarzt)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1920年春天由德国科尔特·沃尔夫出版社(Kurt Wolff Verlag)出版,共收录了卡夫卡的十四则故事。《在法的门前》《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等名篇均收录在册。字里行间皆是奇诡的想象,反讽的语言风格鲜明。
一本短篇集,很多短篇真得就一页。印象最深的还是同名的「乡村医生」这篇。写的很像是做噩梦时候会梦到的事情。原来对现实最深邃的恐惧是可以以这样不着痕迹的怪异表现出来的,正因为现实中的合理中都有许多荒谬,而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荒谬反而看着很合理,学到了。其它的大部分短篇,实话说,都没读懂,就是感觉很阴沉。
7.『讲故事的房子 吉田诚治美术设定集』,作者「吉田诚治」
日本人气背景插画师吉田诚治,运用画笔和想象力“解剖”故事里的建筑物,描绘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家”。细致精彩的手绘风场景插画,搭配详尽的设定说明、房子平面图和房子立体剖面图,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开始想象这个“家”的故事。书末附录每个房子故事的创作背景解说,作者吉田诚治介绍自己的作画环境和工具,并以其中一所房子为例子,详细解说了房屋以及背景创作时候的要点!内容丰富充实,不可错过!
作者是插画师、背景原画师,这本书算是绘本,也算是设定集,画了三十三所房子,基本来自于幻想世界,设定的很详细,画风也很治愈,读起来很有趣。我平常也是很喜欢看别人的生活场景,然后去描摹想象这个人的生活。而如果这是来自幻想世界的生活就更棒了。而且我一直觉得越是幻想世界的设定越是迷人,因为它在某些层面上摆脱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引力。虽然每页都是静态的设定图,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我会想象主人在这个房子里活动的种种细节,TA 是如何抚摸过这些物件、如何拉开椅子坐下、开门时的动作是怎么样、等等等等。这本书里面的房子其实住的都是远离中心的超级社恐,它的内在陈设就像一个人的内心,读起来非常亲切。
8.『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本书源自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原件已由林洙先生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为这次出版,林洙先生特意请国图翻拍了原作交由我们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次印制出来的图案,其清晰度、还原度,已经远好于当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并获当年“全美优秀出版物”荣誉的首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
这本书是梁思成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在朋友书架上看到的,等待的途中拿出来翻看。虽然我蛮喜欢设定集一类的东西,但是看实际的古建筑手绘图好像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最多就是看看不同朝代的建筑设计的演变(这个最直观了),不过可能还是要跟《图像中国建筑史》配合起来看,不然也不知道这之中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改变。另外推荐一集播客,讲林徽因的学术工作与其为人的:「边角聊 81 从宾大补颁林徽因学位说起:“一位当之无愧的建筑师”」,她和她丈夫梁思成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难解难分的,提到梁思成的贡献就不得不提到林徽因在其中做出的同等贡献。
传说中的动物是如何演化的? 它们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作者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从生物解剖的角度揭开传说生物身上的谜团。本书基于各类奇幻作品中描绘的龙的形象,从生物演化和解剖等现实角度出发,对龙的演化过程和骨骼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展示。本书将为大家介绍23种幻想生物,除了龙,还包括独角兽、飞马、人马兽等传说生物,以及河童、槌子蛇、人鱼等过去被人目击到,尔后流传至今的妖怪或未知生物。本书适合游戏、影视和动漫概念设计师学习,也适合幻想生物爱好者阅读。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讲幻想生物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会经过怎样的演化路径。虽然听起来脑洞很大,但是真得能学到不少关于生物演化的知识,是寓教于乐的生活进化类科普书了。西方龙和东方龙的不同演化路径,基因对脊椎长度的调控,沙虫的生物学起源,六足生物的演化起源,等等,说得我都信了,而且还认真地做了笔记。以后跟人吹起牛来有的是话题了。
10.『第一人称单数 | 一人称単数』,作者「村上春树」
睽违六年!村上春树2021全新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ps:阅读推荐 村上2022新书随笔《村上T》)当世界不断变迁,唯有故事留住刹那光景。8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重现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语。再不相见的男女···名为村上春树的角色···偷人姓名的品川猴···夏日气息与摇滚乐……
喂喂喂,难以想象是 21 年的作品,比以前的短篇退步了这么多吗。村上君,稿费好吃吗。
11.『蘑菇图鉴 きのこ絵』,作者: [PIE BOOKS(编)](https://book.douban.com/search/PIE BOOKS)
《蘑菇图鉴》是日本顶尖艺术类图书出版社PIE International选编的艺术鉴赏类图书,书中收录的精美蘑菇画诞生于18—20世纪的科学家之手。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欧洲的菌类图鉴”“日本的菌类图鉴”“博物学家(法布尔及南方熊楠)的菌类图鉴”“日本学者有关蘑菇的解说”,选编了真菌学史上几本著名菌类图鉴,富有美学价值、收藏价值。
自从想变成蘑菇以后就开始成倍地读关于蘑菇的文章,看看变成哪只蘑菇比较好看,看看自己的同类们都长什么样。这本是上次去杭州一个书店参加活动后顺手买的,图片做得比较精美,不过并没有什么知识量,毕竟只是一本图鉴,而不是科普书。书比较硬,难翻。如果是大开本的铜版印刷估计效果会好不少。不过这个价格也不能奢望什么了。看图鉴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两种想法:「蘑菇还是蛮可爱的」以及「什么嘛,蘑菇也没什么神秘的」。我要叶公好龙了啊。
轻小说(怎么能不算书呢):
12.『負けヒロインが多すぎる!| 败犬女主太多了!』,作者「雨森たきび」
「啥? 你在说谁是败犬?」作为班级背景板的我――温水和彦有一天目击了人气女性・八奈见杏菜被男人甩的一幕。「明明说要娶我为妻、你不觉得他很过分吗?」「这是什么时候说的话?」「4、5岁的时候。」这是不作数的吧。以此为契机,田径部的烧盐柠檬、文艺部的小鞠知花等满是败犬感的女性相继出现——?
上个季度的动画,看完动画后意犹未尽,于是把轻小说翻了出来,目前总共出到第七卷,也不知道作者第八卷打算写什么。这确实好像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轻小说了。我觉得还是动画更精彩一点,因为把故事铺开来看还是太充满宅男幻想了,特别是有点莫名其妙的第六卷和第七卷。喜剧要素虽然可以冲淡一些气味,但还是相当典。动画的制作相当程度上是借这个壳传递了青春气氛,不禁感叹在整个动画工业里原作真得只是占了其中的一环,甚至都不算是最重要的一环。成熟的文化产业真的是厉害。
昨晚准备睡觉的时候去看了一篇关于败犬女主的文本细读「超长分析长期更新预警,败犬女主精读计划」(发表在百度贴吧上,如果不喜欢贴吧可以看这个授权转载「【心得】敗北女角精讀計畫:聚光燈的舉燈人(第一~七卷)」),又吃了一遍糖。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毛病,看小说也是半夜时候看的,看这篇七万来字的精读也是半夜看的,从十二点看到凌晨三四点才睡下。雨森虽然写的套路但还是埋有蛮多小心思的。毕竟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故事是一部分,还有更大的一部分没有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它对现在发生的剧情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有多少应该展现出来、有多少应该藏起来,这些都是成熟的创作者应该考虑到的,哪怕写的是再通俗不过的轻小说或者网文。
贴吧上还有一篇很出名的精华贴,「老八是怎么站上赛道的——聊聊第三卷里老八的一些小心思」,我觉得写的比作者好。这种抠糖吃的侦探小说读法还蛮有意思的。如果写一篇不可靠叙述者的校园小说是不是会很有意思?相关的还有 b 站上一个分析向视频也可以看看「温八是什么时候互相喜欢上的?到底有没有被脱敏?」
另外在网上看到三集广播剧,可以从这个入口进去(不过翻译不太准确,谨慎收看):【中字】 八奈见:温水眼里的我是不是高岭之花【败犬女主太多了 BD特典广播剧】
动画:
- 『BLEACH 千年血戦篇-相剋譚-』,原作: 久保帯人「BLEACH」(集英社 ジャンプコミックス刊)
まさしく「最終決戦」にふさわしい実力派スタッフ陣で挑む、ファイナル・シリーズ。
はたして、黒崎一護がたどり着くのは――。
漫画的许多剧情确实蠢,本来以为动画会大幅度改编(毕竟上一季有些大改编),但现在看来主线还是会遵守的,那剧情估计就不救了,主要就是看动画的表现力。划水集仍然有,但制作很精良的集数也有,恋次、涅大和春绪那几场做得让人啧啧称奇,特别是涅大和音梦的感情,莫名有点磕到。巴兹比和雨果这对朋友的剧情也很好磕,或许雨果的天平就是在这一刻开始倾斜的。所有写男性友谊的写到深处都是带点 BL 倾向的吧(笑)。其实这几季死神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是每集标题的切入时间和画面,非常时髦和艺术,在其它作品里我好像还没有把标题也当作审美元素融入到动画中的。
电影:
- 『海街日记 海街diary (2015)』,导演「是枝裕和」
临海古都镰仓,顺山而成的小镇,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着香田家四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绫濑遥 饰),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佳乃(长泽雅美 饰)、千佳(夏帆 饰)健康成长。这一天,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姐妹手中。她们结伴而行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并且结识了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广濑丝丝 饰)。许是血缘中的亲近之感,幸在临行前邀请铃搬来镰仓同住。未过多久,抱着对姐姐们的憧憬,铃迈入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季流转,姐妹们的故事悄然上演……
看完尸体热热的。很久以前应该看过,因为很多片段有点眼熟。画面特别美,烟花、海岸、梅子、阳光中的庭院……女孩子也拍的特别美,广濑铃怎么能这么好看啊。影片里有很多的葬礼,有很多争吵,也有很多游戏,很多散步,很多风景。一边学习死亡、一边学习生活。旧的事情还未谅解,新的事情纷至沓来。每次看到美好的片段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活着虽然要忍受无数的痛苦,但还是偶尔会有好事发生的啊。
罗德里格斯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过50万的销量且知名度可与滚石乐队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知名的美国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点关于罗德里格斯的信息,除了专辑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专 辑封面上一张并不清晰的相片。两张专辑后,他好像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在南非的辉煌成绩,罗德里格斯其实并不知情,他在美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没有知名度,专辑销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抛弃,曾经一度做着装修屋顶的体力活…… 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听到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奇特自杀的传闻后展开调查,寻找小糖人之路就此开始,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传记片。这故事也太传奇了吧,这让我编我都编不出来。一个在南非比猫王还有有名的美国歌手,在美国却没人知道,唱片出了也没人买,从事体力活动养家糊口。看完真是深深感叹命运不可思量,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而且将作品经典化的过程真得千奇百怪,每个人、每个时代都只在选取他们所需要的部分。人们聚在一起听演唱会,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去看那位歌手,它或许也是自我实现的一部分,我们把无法投射到自己身上的东西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作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至于 Rodriguez 本人,非常坦然地就接受了他人的时代赋予的符号,就好像接受一件可以随时脱掉的外套。他是一位底特律的产业工人、街头诗人,腼腆、朴素、踏实,认真到能穿着燕尾服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最脏最累的活,虽然经济上非常拮据,但也经常带着女儿们去博物馆、艺术馆,曾经竞选过市长(无果、名字还被拼错了)……看到他的表情和穿着、他走路不太稳当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和讲话时的不自觉的停顿,我都在想怎么有这么符合旧时代工业的诗人……
曾参加过美国内战的退伍老兵埃森·爱德华兹(约翰·韦恩 John Wayne 饰)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德克萨斯州,来到哥哥的农场希望与亲人重聚团圆。埃森一直暗恋着自己的嫂子,只把这份感情放在心底。然而一场科曼奇族的突袭,让埃森的心愿彻底粉碎。在这次印地安人的袭击中,埃森的哥嫂双双被杀,侄女黛比(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饰)被掠,生死未卜。
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嫂子复仇,也为了找到黛比的下落,埃森在哥哥养子马丁(杰弗里·亨特 Jeffrey Hunter 饰)的陪伴下,开始了艰难的搜寻岁月。埃森不惜耗时五年和花费千元赏金来寻找酋长斯卡的下落,然而埃森对印第安人彻骨的仇恨和几近疯狂的举动,让马丁开始怀疑叔叔搜索黛比的真正原因,马丁甚至担心,埃森会杀死已被印第安人同化的黛比。
西部片。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在国内还阴差阳错地看了一部西部片。票买错了。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那就看吧……西部片里最喜欢的还是『黄金三镖客 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明快、洒脱,音乐、运镜、剧本都很高明。因为对那部印象太深了(哪怕过了很多年),看这部的时候总是提不起劲来,各方面都很平庸,而且剧情有点让现代人感觉不适(指种族主义)。在蛮荒年代虽然确实许多人就是这样想的,但是也没必要这么不加考虑地直接加进来吧……以及马丁这文盲东西我看到就烦。
电影特技演员罗伊•沃克(Lee Pace 饰)在拍摄一组骑马从桥上一跃而下的镜头时严重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失去知觉。此时的他极度绝望,万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正当罗伊沮丧之际,因摔断胳膊住进医院的5岁小女孩亚历珊卓(Catinca Untaru 饰)闯入了罗伊的世界。
这两个年龄悬殊的病友就此交上了朋友,亚历珊卓每天来罗伊的病房报到,只为听朋友讲那个玄幻神奇的故事。而罗伊用这个顺口编出的故事吸引小女孩,却想完成借机完成他的自杀计划……
不知道算什么片,元叙事片?美术片?剧情片?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千零一夜类型的,看着看着发现是讲「叙事」本身的片子。故事里和故事外的两段剧情其实本身都不出采……不过故事的交融、叙事者和阅读者对故事的共同改变、等等主题我觉得都很有意思。看故事中的故事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故事装置也能引人入胜呢,我们是不是会对某种特殊的故事装置特别着迷,这是文化的共性还是说巧合呢。
故事发生在希腊边境,有人说它是一部关于世纪末的绝望的电影。它关注的是在东欧共产主义没落和苏联解体后,当代的边境、难民和变迁的问题。
一位政治家离开议会从家里出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新闻工作者Gregory Karr正在报导停留在边境的移民和难民的情况,他在人群中碰到一个人非常像那个失踪的政治家。他还找到了一个被作为国境线的河流一分为二的小镇,看到一场超现实的婚礼,新娘和家人在河的这边,新郎和亲友在河的那边。那个人的身份一直没有确定,而那些不幸的难民以及被分割的村庄使Karr理解了他对人情世故的绝望。
忧郁如散文诗般的电影,讲跨越边境线却无法进入希腊的难民的故事。不过当时看的时候因为喝了太多的酒,有点头疼,所以看的时候心情更加忧郁。废墟、河流、边境线、死去的人、河两岸的婚礼……一切都让我感觉世间一切都混乱不堪且没有意义……
特拉维斯(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从越战中退伍回来后一直在纽约以开出租车为生。战争后的他多少有些失落,加上开出租车目睹了纽约夜幕下的种种罪恶,令他变得愤世嫉俗、痛恨社会。在追求总统候选人帕兰坦竞选办公室的秘书贝西失败后,特拉维斯决定去刺杀帕兰坦 以证明自己。
在准备刺杀行动的过程中,特拉维斯遇上了被逼卖淫的雏妓艾瑞斯。在企图救艾瑞斯出火坑未果后,特拉维斯手持武器闯进淫窝,将里面的一干人等通通干掉了!本以为即将收到法律的惩罚,然而媒体却将特拉维斯描述成了一个拯救少女的英雄……
盲选的,看到后来的刺杀剧情想到是不是跟里根那个有点像,回来后查了查发现果然是……影片拍得还蛮犀利的,音乐很动人、剧情很利落,沉浸感很完美。纽约给我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繁华的都市、肮脏的街道。主角的形象我总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对生活有所欲求但却不知道在欲求着什么,对世界满腔怒火却不知道对手是谁,生活的进程需要考一些意外来推动。不过我也很讨厌主角这样危险的人,好像他有什么权利对别人威胁、干涉一样。影片结尾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讽这个垃圾社会……
- 『蓦然回首 ルックバック (2024)』,原作「藤本树」,导演「押山清高」
这是一个令人怦然心碎的感人至深的有关于青春、梦想和友谊的故事。自信的小学生藤野一直以来都在校报上连载四格漫画,也因此享受着同学们的追捧赞美,直到她意外得知一个“家里蹲”不上学的同学京本,也想要尝试在校报上刊登漫画。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她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对漫画的热爱。然而,有一天,在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一切都改变了……
看的粉丝场,藤本树的中国粉丝原来有这么多。动画电影我觉得中规中矩,很多分镜和漫画一样。但我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我想不出其他改法。这样中规中矩的拍法确实有好好传达到漫画想要传达的东西,看得我尸体暖暖的。反倒是京本的配音让我感到很意外,那种笨拙的声音很上头(但仔细想想也很契合)。
“说来说去,我根本不喜欢画漫画,过程非常无聊!画一整天也画不完!漫画用看的就好了,用画的真的太无趣了。”
“那么,藤野,为什么还要画呢?”
这句话大概是给所有创作者的最浪漫的一句情话了吧。我就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话感动。虽然我也不知道说出“喜欢”这个词是不是因为自己因为痛苦而想要合理化目前的处境,虽然不知道做这样的创作工作是出于多种偶然还是真的有什么必然的因素,虽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沉没成本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而没有选择放弃。但此时此刻的我是在工作着的,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也仍旧在工作着,自我怀疑过、想要放弃过这么多次,我仍旧在工作着,这样就够了。
- 『午夜凶铃 リング (1998)』,导演「中田秀夫」
女高中生友子和同学共同看了一盘来历不明的录像带,七天后,她和她的同学相继死去,这引起了女记者浅川(松岛菜菜子 饰)的关注,她决定调查这个事件的真相。
浅川了解到友子死前曾因看一盘录像带惊吓过度而住院,于是她找到了出租那盘录像带的旅店,也租了那盘没有名字的带子,打开录像机,极度恐怖的画面让浅川情绪几近崩溃。
浅川的前夫高山(真田广之 饰)此时来到了她的身边,并且复制了一盘录象带决定和她一起研究。而他们只有在七天之内揭开录像带的秘密才能活下去……
(恐怖片不放海报,请自行搜索)
不知道是不是过于经典已经成梗了,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受到惊吓,反而在他们下井搬砖的时候有点想笑。看到龙司原来也是做数学的是在没绷住,做数学不得好死.jpg。看到最后的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是不是盗版。不是有些盗版碟里会放别的东西吗,我就对了一下豆瓣上的演员,是同样的演员没错啊,怎么回事。另外我以为这部片是非常古老的,但是观感却特别现代,典型的九十年代日剧风格?甚至有种看偶像剧的感觉。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男主女主实在都太好看了,主角感太强。主角感很强的人怎么能演恐怖片呢。另一方面可能是太注重逻辑性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做的很标准,标准的东西反而不恐怖。后来上网搜到怪异君的视频「【点到为止24】30分钟颠覆你对《午夜凶铃》的认知_」,讲了它的原著,原来是一部科幻小说。怪不得。。
- 『咒怨 呪怨 (2002)』,导演「清水崇」
东京近郊一间屋被传是阴森鬼屋,说但凡拜访者进入,都会离奇毙命或神秘失踪。传说当年该屋的主人曾因突至的狂性大发斩死妻子,尔后自杀,其6岁的儿子从此失踪,至今下落不明,鬼屋自此怨气冲天,每一位到访者都会在瞬间被恐怖笼罩。
大学女生理佳(奥菜惠)因做义工无意间闯入该屋,在遍寻不着要照顾的老人后,她于无意间瞥见一个神秘诡异男孩,但转眼男孩又失踪。自此,诸多恐怖怪事开始接二连三在理佳身上发生,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一一受到牵连。
(恐怖片不放海报,请自行搜索)
由于看完午夜凶铃完全没有任何惊吓,没有达到不太过瘾,就继续找片看。咒怨这部片我蛮喜欢的,非常典型的日式怪谈,剧情没头没尾,主打一个碰到就倒霉,死亡名单式一个一个死,无论去哪都躲不掉,被窝里、警局等等传统安全区也躲不掉,鬼出现的时机也不太能把握。结尾凶宅女主人和护理工重合的那段我蛮喜欢的,非常怪。现在我发现了,越怪的东西我越喜欢。讨厌jump scare以及血腥的东西。恐怖没什么意思,怪诞才有意思。现在就是非常想看咒怨2。
- 『河畔须臾 川っぺりムコリッタ (2021)』,导演「荻上直子」
一名孤僻的男子来到乌贼加工厂工作,在社区里认识了奇怪大叔和四处推销墓碑的父子,以及心事重重的女房东,他们各自背负着秘密,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彼此相互扶持的依靠。影片带有荻上直子特有的简单恬淡叙事风格,令人莞尔的幽默,却多了对生死体悟的况味,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萃取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带来不可思议的疗愈力量。
冲着满岛光去的,意外地被松山研一圈粉了,真得很帅,而且我感觉某些角度有点像周杰伦(或者说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的打扮)。这电影其实蛮奇怪的,虽然是治愈系的电影(大概算吧),但是某些地方又透露出超现实主义的违和感,以及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细想之下都有些恐怖。沉重的话题是没有办法被消解掉的,怪人始终是怪人,死亡也无法避免。既然正常的东西无法给人任何慰藉,那就只能相信不自然的东西了。奇奇怪怪的人就应该看奇奇怪怪的作品.jpg
司南(岛吾·德米尔考 Doğu Demirkol 饰)是一个土耳其男孩,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然而,出版小说需要启动资金,这是目前司南最缺乏的东西,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故乡恰纳卡莱省的乡下,在那里,居住着和司南久未联系的父亲伊德里斯(穆拉特·杰姆吉尔 Murat Cemcir 饰)。
司南本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然而伊德里斯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这个恶习让他的家庭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这也是司南记恨自己父亲的最大原因。伊德里斯本来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教师,赌博令他失去一切,还背负上了巨额债务,儿子的回归让伊德里斯不得不再度面对自己失败的过去。
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关于土耳其的电影?莫名地觉得土尔其的乡土和中国的乡土有点像,无论是环境还是屋子还是人的生活起居、甚至到老人、年轻人的思想都有点像……导致看的时候有些既视感、但演员们又长着另一个民族的脸……年轻人总有自己的锐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与生养他的土地格格不入,但最后要么在枯井中吊死、要么被土地同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发生有多少次了?男主演的很好,他是真的让我感到自命不凡的年轻男性实在是很难交流的一群人,他们内心空无一物,但是对什么都嘲讽、说出些很过分的话,而且话又特别多、喋喋不休、似乎想要把自己的困惑强行加到身边的许多人身上。如果你不幸被他选上了,那么就会被他拖入漫长的没有终点也并不愉快的谈话。往往这类人会自诩为作家,尽管他们的作品没有任何人会读。这部片里的谈话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一聊就聊很久,都是这样没有意思的谈话,人们想到什么谈什么,对世界充满困惑却不思考,迷茫之中却又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性。总之,听的我有点烦,而且本来就很困了,在电影院里简直如坐针毡。我跟和男主对线的名作家是一个想法,非常讨厌来者下意识地表现出谦卑但实际上对谁都看不起的态度,觉得跟他讲话的人智力不如他。这种人我见过太多了,想想就膈应。不过跳出这些对话,把影片当作文明的纪实还是蛮有意思的,世间就是不断地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些老去的知识分子体会到了困境中的生活也有值得过的地方,而有些在自己空洞语言的枝丫上吊死。有些镜头很美,有些乡愁气息萦绕着,尽管男主认为这就是个垃圾堆,但困境与乡愁大概就是一体两面的吧。
至于影评里有观众类比这片里长达一小时的两段对话与陀的作品里的对话,我觉得这其中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一个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对话、来自深海般的生活中的回响,而一个只是在注定没有水的枯泉里回荡的干涩之声。没有经历过生活的人不值得与之谈生活。
- 『原始星球 La planète sauvage (1973)』,导演「阿内·拉鲁 René Laloux」
茫茫宇宙中一颗无名星球上,生活着体形悬殊的两种生物。占主导地位的是戴格斯人,他们身形巨大,拥有极高的文明和智慧,可以使精神摆脱肉体自在游弋;与之相对的是奥姆斯人,他们具有地球人的外表和身形,社会形态原始落后,在戴格斯人面前有如蝼蚁,于是当仁不让成为这些巨人的奴隶和玩物。奥姆斯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他们的数量与日俱增,造成了统治者的困扰。于是,一场针对奥姆斯人的剿灭战随即展开。这本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如同剿灭害虫的行动,但一个不起眼的奥姆斯人改变了双方的格局。泰尔是被一个戴格斯女孩豢养的奥姆斯男性宠物,他通过主人的教学机器学到了戴格斯人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偶然机会,泰尔逃离戴格斯家庭,成为了领导奥姆斯人对抗统治者的领袖……
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幻片,音乐非常带劲,但我觉得整体的表现有点恶心。一方面来自于它的过于残酷和非人情的主题(有点像同样心智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屠杀与斗争),另一方面来自于它的不和谐的表现形式,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长相丑陋的文明物种以及它们奇怪的文明(还有把类人生物当作宠物的行为)、再加上画的很丑(这个画风我不太能接受)、动作也很僵硬(就拿十年后的风之谷或者十年前的大闹天宫对比看看吧),总之整体看着有些猎奇。不过在日常看的日本动画之外有许多别的动画表现形式,只是了解一下也蛮有趣的。
-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1957)』,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Sidney Lumet」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H enry Fonda 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看之前知道是部经典电影,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好。整部电影的拍摄几乎就只是在一间屋子里完成的,十二个人,十二种性格,不同的人面对案件的反应各不相同,要如何在一个小时多点时间内把这些都表现出来,如何处理十二个人的空间关系和人物关系,其实都相当困难。但这部片在剧情的行进中行云流水地处理了所有棘手的问题,每个角色、案件的每个细节都令人印象深刻,单单是优秀的剧本是做不到这点的,还需要有相当优秀的拍摄技法。总之这部片在我并不丰富的阅片史里处理剧情冲突、推进故事装置做得最好的片了。
- 『七武士 七人の侍 (1954)]』,导演「黑泽明」
日本战国时代,一小山村面临着山贼的威胁,为了保护秋天的收成,村中长老决定让去请武士来保护村子安全,但只能拿出的报酬是一天三顿的白米饭。在城里,他们遭到了武士白眼甚至被打。直到勘兵卫(志村乔饰)的出现,他现今已沦为浪人,几经考虑最后答应了。他对农民说至少需要七名武士,于是久藏(宫口精二饰)、胜四郎(木村功饰)、五郎(稻叶义男饰)、七郎(加东大介饰)、平八(千秋实饰)和菊千代(三船敏郎饰)等六人也加入了队伍,七个人肩负保卫村子的任务。
整个防御准备的过程中,武士与农民间发生许多摩擦也闹出不少笑话。而在一次偷袭行动中,有武士为救农民被火枪打死,很快山贼的反扑随之而来,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剧情长篇,各种意义上的好看。好的作品就像历史纪史切面,通过一群人一段时间的生活,把这个时代作用在他们身上的东西写得一清二楚,也把这些人或顺应或克服时代后形成的性格也形容地一清二楚。这七位武士,还有农民、土匪等等,他们的性格都是具有某种时代原型的,要把这样繁杂的剧情长篇、以及历史性的思考,在这样三个半小时的电影里表现出来,真得相当考验功力,这部片的完成度相当、相当高,而且非常吸引人,三个半小时一晃而过,不得不赞叹大导的功力。
两个少女,一个生在波兰,一个生在法国,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年龄,她们也有一样的名字:薇罗尼卡。她们都那样喜欢音乐,嗓音甜美。波兰的薇罗尼卡非常喜欢唱歌,唱高音特别出众。她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想到一天她真的遇到一个样子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孩,可是她自己却在一次表演中心脏病发暴毙在舞台上。此时身在法国的薇罗尼卡正沉醉在与男友的欢愉中,突然她觉得特别的空虚难过。此后她的生活中便常常响起一段极其哀怨的曲子,她爱上了一个儿童读物作家。一次与男友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在波兰拍的照片中,出现了一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女子,此时她才深深相信,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存在。
拍得蛮诗性的一部电影,无论是故事装置还是影片拍摄,各个层面上都蛮感性的。不知道怎么分析,就是朦胧一片,又有些情绪感觉到了、却又说不出来。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感觉这片还是有点老男人的审美在的,在情欲上投射了过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也在想,另一个镜像的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吗。是不是真得有这么巧的事情呢。如果有这样的人,我内心会是怎样困惑、欣喜和忧伤呢。
马克(Sam Neill 饰)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未留下任何原因离家出走,他一度认为安娜与一个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饰)的男人有染,却发现海恩里克也在寻找许久未见的安娜。马克于是雇佣私家侦探调查。但随着线索的逐一呈现,事实的真相反倒令马克等人难以置信。安娜所耽恋的对象竟然是……
个人觉得是烂片,而且烂得不那么有趣,许多段落我看的都有些想笑。其实我觉得这部的台本写得非常非常烂,讲话的节奏也乱七八糟,许多对话的开启都莫名其妙,有隐喻确实不假,但无论是戏剧里还是现实里都没有人会在这样的场合这么讲话的吧。另外剧情的拍摄成本也很低,剧情冲突全靠吼,没有任何美感(除了女主很美很美),而且讲故事的手法也有点怪,明明节奏掐得还好挺吸引人的,但是到关键桥段就是一个一个送,平铺直叙,有的地方甚至给我看出戏了。我看到评论里有许多人在写阅读理解我就头疼,这大概就体现对作品好与坏的根本认知分歧。我觉得只有讲好故事(无论在什么意义上)之后才能谈细致的分析。
唯二我觉得还算好的点,一个是音乐,很克制、但关键时候很有用,一个是女主的演技,演得确实好。但譬如看他们说的那段很牛的发疯长镜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得有点想笑。可能是隔着影院屏幕的原因,可能是电影没有营造足够的沉浸感。中邪的人我见到过。我老家楼下一楼有个脑瘫(字面意义上的),经常斜着眼,面部抽搐,留着口水。有一天他看着电视,突然就开始抽,然后发出咯咯咯的很瘆人的笑,然后四肢扭动的很不正常,当时给路过的我们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女主演的中邪,我觉得演得确实好,但是没有中邪给人的那种瘆人感,就是感觉她这样很可怜。另外我对这部片的不满还在于故事装置非常老套(毕竟老片),哪怕是做政治隐喻也是从婚姻关系说开去,似乎无论什么东西最后总归能扯到婚姻与爱情。他们就没什么超越的东西吗?这片里宗教就像是个摆设(但是女主对着圣像发出低吟的那段我觉得蛮好的)。对于我们这样没有婚姻生活的人怎么理解嘛,莫名其妙,跟解题一样。总之看了影评的阅读理解我仍然不觉得这部片值得看。
- 『搬家 お引越し (1993)』,导演「相米慎二」
莲子是一名聪明又充满活力的女孩,她在京都就读小学六年级。父母决定分居后,莲子和母亲一起生活,但她无法理解母亲制定的新规则。莲子藏起了离婚文件,还安排父母到琵琶湖旅行,试图唤醒他们曾经的美好回忆。
讲离婚家庭的孩子「莲」的内心。前面大部分都是非常现实的生活剧,只是时不时有点被莲的能量吓到。小孩子跑起来真得怎么追都追不上,而且无法通晓以成年人的利害。虽然一直觉得她母亲很可怜,明明是很现代的都市母亲而且一直相对平等地对待着莲,但是莲也不怎么领情,好像还是对父亲更喜欢一点(而这个父亲我觉得相当窝囊,游手好闲的,总之看他不太顺眼)。承担更多的人反而越不容易被喜欢,因为日子久了总会有些怨气。anyway,我也不觉得莲有什么问题。虽然我小时候非常乖,跟大人一样,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莲完全不一样,她生命力相当旺盛,一直跑个不停,狂扇同学巴掌,还一把火把实验室点了……
所以看到后来我甚至一度觉得最好不结婚,结了婚也最好不要小孩,因为小孩子出生以后总归是会走出父母的控制的,他们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行动,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没有义务来承担父母的不和睦,他们单纯地想要快乐地生活着而已,我们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罪恶的历史施加到他们身上呢。「那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崩溃了,我一直以她母亲的角度看这片,觉得这孩子非常不省心,所以觉得心情非常糟糕。但也正像她说的一样「我也没有请求你担心我啊」。把视角从母亲的身上转到莲的身上,最后从祭典的火开始,影片进入了非常长的结尾,宛如做梦一样的恍惚弥漫着全片,踏入非日常的河流、看祭典上剧烈的火、在迎着满月的河流上学着狼嚎、穿过漫长的雾霭中的竹林、一路翻山越岭到天光时分、满身是伤、来到了燃着祭典余烬的海滩上,海浪击打着遗弃的鼓,过去的龙舟驶来,莲、爸爸、妈妈一起在玩水,随后龙舟燃起熊熊大火,爸爸妈妈也潜入了水里,莲走过去拥抱过去的自己,在此刻与过去的自己作别,像是小孩子在与自己身上的纯洁性作告别。片中有些段落真得蛮忧伤的,但我觉得有些违和感,因为它表现得过于艺术了,我不知道小孩子会不会有这样熟练的情绪。我感觉这像是一个人在回忆过往的痛苦时写出来的,和前面单纯地以小孩为第一视角的写作不太一样,所以它的出现还蛮出乎我的意料的。不过这段与孩童时期告别的梦拍得确实很美。
(另外很神奇的是在放这段的时候资料馆出现了放送事故,一卡一卡的,好在后来恢复了正常。)
影片改编自柯秋宾斯基的同名抒情小说。导演把情节拆散为“伊凡和玛丽奇卡”、“波洛尼纳”、“孤独”、“伊凡和巴拉格娜”、“日常生活”、“圣诞”、“春在明天”、“雷雨”、“小酒店”、“伊凡之死”、“虔诚的仪式”等11个单元,讲述了主人公伊凡两阙刻骨铭心的爱情悲歌:先是女主人公玛丽奇卡在寻找伊凡的途中不幸坠河而死,后有另一位女主人公巴拉格娜背叛伊凡,故事最后以伊凡死于情敌手下而结束。
拍的是山民爱情故事,不过倒没有什么很具体的叙事,倒像是在拍民族志,自然的声音、放牧的声音、歌唱的声音,这些远远比对话要多,有种野蛮的诗意。音乐、镜头、色彩等等都蛮癫的,华丽、繁复、不同寻常。并不算我喜欢的类型,只是看完有种「啊,电影原来能这么拍」的感觉。
- 『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19岁少年安德鲁(迈尔斯·特勒 Miles Teller 饰)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相中,进入正规乐队,同时也开始为追求完美付出代价。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莱彻,但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扭曲了这段师生关系,更让安德鲁耳濡目染,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惊恐的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
《爆裂鼓手》讲述一名少年在严师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电影不只有音乐人的苦痛,更让人看到传统励志背后的残酷真相。
这部片看得我快气死了,专门写了篇文章来喷,见「爆裂鼓手|一场SM游戏」。
- 『好东西 (2024)』,导演「邵艺辉」
爱逞强的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 饰)带小孩王茉莉(曾慕梅 饰)搬到新家,结识了所谓清醒恋爱脑的邻居小叶(钟楚曦 饰)。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一个坚强,一个柔软,一个擅长给人当妈,一个擅长随时撒谎。面对旧创伤和新挑战,她们彼此温暖互相慰藉。
而围绕王铁梅的两个男人,前夫(赵又廷 饰)不时“添乱”,女儿的鼓手老师(章宇 饰)似乎充满新的可能。作为已经觉醒的女人们和学习过性别议题的男人们,会遇到什么新问题?会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
本年度第二部国产片,上一部是从『从21世纪安全撤离 (2024)』,都算不上喜欢。不知道是不是我选的片子不对,国产喜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互联网热梗开会,而且最怪的是拍摄上没有电影的质感。我不是电影专业的,不太能形容,但是这两部电影看着感觉跟看网剧一样,没必要在电影院看。更何况平常我也不会看网剧。因为是互联网热梗大会,所以故事结构上就看着有些奇怪,像是为了这许多碟醋包了这盘饺子。它虽然拍得很具体,但其实像是在网络中形成的对生活的抽象总结,然后再反打到具体的人物中去,虽然提炼生活是剧本创作的一个根本原则,但这里有一个主次顺序的根本的调换,所以这些上海都市女性的生活境遇我实在是进入不了。看这场的时候旁边也总有人聊天,还有男的在显摆,很烦。另外因为是两场连看,上一场看的是『爆裂鼓手』,所以看到小孩说自己要打鼓的时候实在没绷住。
- 『安妮·霍尔 Annie Hall (1977)』,导演「伍迪·艾伦」
喜剧演员艾维·辛格(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是这样一个人:非常介意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自认为有童年阴影,看了十六年心理医生没见好转却一直付钱看;有点阿Q精神,但对人生却充满消极;喜欢一直讲无聊的笑话。正因为自身的神经质特质,艾维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艾维遇到了安妮(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一直梦想成为歌星的女孩,两人渐渐堕入爱河。安妮在艾维的帮助下歌唱技巧迅速提高,但她的父母却反对她与艾维来往。安妮得到了唱片商托尼的注意,获邀前往好莱坞灌录唱片,艾维跟着前往了好莱坞向安妮求婚。
自导自演的一部片,看喜剧果然还是得看知识分子的喜剧,真得非常有纽约的气质,痛苦,神经质,自嘲,调侃。知识分子的搞笑总是带点悲凉色彩的,而且在情感上也很幼稚和脆弱。我是觉得这样的人更适合自己过的啦,不太清楚为什么他们这么想要谈恋爱。
生活在沉闷与琐碎家务中的家庭主妇赛尔玛(Geena Davis)与在某间咖啡厅做女侍应生的闺中密友路易丝(Susan Sarandon)对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厌倦后,结伴一起外出旅游散心。路上,在某家酒吧外的停车厂, 赛尔玛险遭无名男子强暴,幸好路易丝及时赶到,拔枪将该男子射杀。惊慌失措的两人掉头逃亡,自此踏上不归路,过程中两人性格均有了很重大的改变。
相当震撼的一部片。我更想称它为开往世界终点的公路片。结尾虽然很令人难过,但是这种难过在我心中也混杂着一点不合时宜的眩晕与兴奋。我在美西公路旅行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想过就这么把车直接开下大峡谷,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自己正在做着向往末日的公路旅行,一边走一边丢下什么。而这就是这样一部被世界抛弃然后开着车飞向山谷的故事。虽然是被通缉、被追赶,但是到最后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美丽的地方死去,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向下坠落。虽然早就听说过最后一一幕名场面,但是真正看到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血液都往大脑上涌,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说到两位主角,我一开始蛮讨厌 Thelma 的,实在是太单纯了,特别是丢钱那段,尬得我跟 Louise 一起崩溃了。不过越是这样平常看起来最循规蹈矩惯了的人,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就越是疯癫,违起法来跟个老手一样,总之从她开始犯罪之后就对她越看越顺眼(笑)。
- 『四个春天 (2017)』,导演「陆庆屹」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以一己之力记录了他们的美丽日常。在如诗的乐活慢生活图景中,影像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
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似乎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作品,还蛮感动的。短评上有人在吐槽为什么这样记录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生活的普通 vlog 也能被当作电影放出来,我的想法是导演的摄影和剪辑都体现了一种他的个人叙事,拍成剪成这个普通的样子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而且他的家庭虽然平凡,但他的父母并不平凡,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乡土的乐观和诗意,却没有那些小农时代很恶劣的品性。他们是如此地热爱音乐,他们用歌来传达情感,在这平凡的土地上过着诗意的生活。
一开始我对于他们并不排斥摄像头感到有些奇怪,后来看到他父母也是从很早开始就在用相片用镜头记录生活,他们是有一些镜头意识的,知道摄像头在哪里。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在镜头前会特地表演,反而我认为他们是真的很想记录下来些什么,这种自知与时间为伍的感觉很动人。影片最令我震撼的无异于人的死去。前一刻还在镜头前的人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就快速消瘦死去了。而且这不是虚构,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看到这一幕时我浑身都在发抖,我是第一次认识到摄像是一件多么神奇而怪异的事情,人的幽灵就存在于过去的影片中。看影片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影片里导演的妈妈很像我的外婆,我也有在思考自己一直很回避家庭这件事。我的母辈祖辈在许多时候也都过着可能诗意的生活,她们热爱唱歌和跳舞,虽然在家中、在田野里劳作很辛苦,但是她们也经常讲些很有意思的事。或许我也应该记录一下她们的生活。
- 『咒怨2 呪怨2 (2003)』,导演「清水崇」
女演员原濑京子(酒井法子饰)和她的未婚夫石仓将志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自此,将志失去了意识陷入了昏迷,京子也不幸流产。但是过不久,京子仍然感觉不适,于是再去检查,竟然被告知腹中的孩子仍然正常存在!
在电视台担任报道员的三浦朋香(新山千春饰),每天晚上总是在自己的公寓里听到奇怪令人害怕的声音,于是她把男友山下典孝(堀江庆饰)叫来寻找原因。剧组的拍摄依然在继续,但是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剧组人员的先后失踪或是时常让大家惶惶不安……
(恐怖片不放海报,请自行搜索)
这次到朋友家继续看完了第二部,虽然说是说比第一部要更吓人,但我觉得第一部更怪诡一点,第二部的剧本和镜头设计更加工整,特别是主持人和她男朋友那段,我觉得很精彩,但是因为人工感更重了些,所以似乎在我感觉中并没有第一部吓人。甚至我还觉得这俊雄怪可爱的嘞。人最恐惧的还是未知,哪怕只是知道了有个鬼要杀了自己,恐惧程度也会减低很多。
演出:
- 『婆娑吟叹 | 央吉玛』
整场演出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女性力量”,“梦与自己”,“内在与外在”几个主题,这也是央吉玛生命体验与思考,秉承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本分,用音乐连接众生与万物和谐共处,一起祈愿不忘本我,祈愿世界和平!
现场除了乐迷耳熟能详的歌曲、门巴老调之外,她还在作品中融入了民族、实验、摇滚、迷幻,以及诗歌与戏剧性的方式表达着独特的想象力!
和朋友去看这唱音乐会(应该算是音乐会,虽然场子很小)是因为它放在正乙楼里(这栋戏楼历史很悠久了,可以看百度和豆瓣上的介绍),所以主要是去看建筑,顺带听一下。歌曲本身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藏族民谣,但是辅以现代式的编曲。主唱唱得蛮好的,但因为除了主唱只来了两位音乐人,所以哪怕有提前录制一些音轨,我觉得也撑不起她想表达的意思。但她讲起故事来也很动听,不得不说有的时候音乐创作人和诗人真得在某些方面气质蛮相近的。演唱会后朋友购买了一本小册子并要了合照和签名,那本小册子讲了一些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主唱的许多照片,我们一起吃烧烤的时候看完了,歌手姐姐气质上真得蛮有神性的。
- 『星玖京吹演奏会』
在国图艺术中心演的,业余乐团。当天走穿国图。写了这篇日记「国图一日游 | 京吹演唱会」。
- 『剧院魅影』
天桥艺术中心演的原版剧目。上次在天桥看了演得宛如巴黎马戏团的『巴黎圣母院』后心有余悸。但这场演得很不错,推荐看。编曲除了主题曲有配有摇滚的乐队编制以外,基余基本都是用大编制的管弦乐团,而且是现场演奏,比上次那个巴黎马戏团要有诚意多了。这个管弦乐的编曲我也觉得相当棒,有很多流行元素,但又不失古典乐的结构感,有种终于见到了正经音乐剧的安心感。这部剧的布景也相当不错,特别是在剧院底下的蜡烛海和船,很梦幻。能将人引入另一重世界,这大概就是音乐剧吸引人的地方吧。不过我想吐槽的是第一幕结束的时候那个大吊灯的坠落不够刺激,慢悠悠地飘向舞台,跟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可能是国内对所谓安全这一事项管得太严了。如果是像百老汇那样直接从头顶直线坠落该有多刺激。啊,还有就是剧情,太怪了。不过看音乐剧剧情是最不重要的就是了。
- 『2025 年新年演奏会民乐团和军乐团』
有朋友参与了这场演出,送了我一张票,于是我也去看了。因为票都是赠票,所以有许多带着小孩来的老人,不知道是家属还是什么。有小孩和老人在的地方就会有点不合时宜的吵闹。一旦有人开始吵闹,身边也就有人开始吵闹,所以就体验来说并不好。朋友跟我讲校内有四个学生乐队,今年的上半场是民乐队来演,下半场是军乐队来演。
民乐团的演奏很稳,不过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上次听民乐团的演奏好像还是大二的时候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演奏。我小时候学过几年竹笛的,所以对笛子出彩的曲子印象更深些,反而对二胡无感(我现在对弦乐好像都无感了)。琵琶、二胡、笙、唢呐这些都听得出来,但是有些声音确实不知道是哪些乐器发出的,可能是阮。而且很早以前听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再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这低音部约等于零啊,只有那个低音提琴在那里拨。乐曲听上去感觉到处都是旋律组,有点吵、浮。不过第二首「逐梦」我真得蛮喜欢的。
军乐团的演奏也很不错。开篇就是一首京吹三里出现过的管乐「迪斯科小子」,可以听这个演奏版「Disco Kid / Osamu Shoji ディスコ・キッド 龍谷大学吹奏楽部」,很快乐。京吹势力是强势介入了所有管乐部是吧。我感觉军乐队演的比之前花钱去听的那场要好点,而且那场是花了钱的,这场是免费的。第三首「红色娘子军」是属于如果在剧目表上看到了的话我自己是绝对不会专门去听的类型,不过这次没的选,还是听完了,听完后意外地感觉不错。管乐在叙事上真得能做的和好哇。最后一首「莫里康内时刻」也蛮好听,不过我感觉原版的那些曲子比管乐改编的组曲版本更好,那些特别的乐器用管乐好像不太能模仿出来?
另外好久没来听学校乐团的演奏了,无论是主持人的报幕还是乐队的选曲,都让我想起学生年代那种无处不在的毫无必要但又必须会有的思想宣传,就一定要有一些校领导乐见其成的东西在里面,要让他们这些领导感觉到演出也是在向他们做汇报。感觉这算是一种中国特色了吧,如果再过五六十年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回看当时的录像带听到这些话说不定会体会到某种中式梦核的感觉。
另外一个是网络上的:
这一场整体偏快,但还是很好听。
漫画:
首先是推荐作:
已完结:
- 『シメジ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 蘑菇的拟态日常』,作者「つくみず」
作者另外一部作品『少女終末旅行』我特别喜欢,于是就翻来看了。锁定我的阅读年度最佳了。后劲太大了,心灵一直在颤抖,一想到里面的一些场景大脑就一片空白。比看完《少终》时候的后劲还大。这本五卷本的漫画一开始是有点电波系的日常百合轻喜剧(而且是四格),到中期开始这些电波悄无声息地转向了超现实主义的发展,最后沉向比集体潜意识、文明、宗教以及心灵更深、更远的地方。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到后面我已经完全适应了作品一开始的不正常的设定,甚至到最后才想起来这本漫画一开始竟然是个四格漫画来着……。我现在满脑子都是蘑菇。这部作品和『少终』同样弥漫着一种消极的趣味、一种长时间与绝望为邻的虚无主义的想象。这些想象和抑郁的气质都以很可爱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昨晚一点钟看完后躺下过了好久才睡,做了一个非常悲伤而且虚无的梦,醒来的时候窗外一片阴,要做的事情明明有很多,但是总想着这要是像漫画里描绘的世界末日就好了,世界在阴郁中悄然瓦解,所有人都不再相见。忙完这一阵会再看一遍,『少终』也买了,打算再看一遍,倒时候结合两套漫画好好写一篇漫画推荐(『少终』里的两小只和这部作品也有些联系哦)。
- 『竜のかわいい七つの子 - 九井諒子作品集 | 龙可爱的七个孩子』,作者「九井諒子」,强推
你从未看到过的故事现在开始、现在开始啦! 这里有你之前从未见过的漫画!打破两年的沉寂,九井谅子世界的序幕再次开启。 龙和人、人鱼和棒球少年、神明与小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羁绊为题材的六部旧作全部收录,同时收录全新描绘的38页的新作。有欢笑,有泪水,忘却过去,讲述亲子羁绊的七个故事。收录作品《龙的小塔》《人鱼禁渔区》《我的神明》《狼不说谎》《白禄没钱》《可爱的孩子与龙吟》《犬谷家的人们》
九井老师真得是天才!(藤野貌)。七篇带些玄幻色彩的故事。九井老师写奇幻故事很耐读,因为很有意思,她总是能发现许多奇幻设定里的日常趣味,而且有种奇特的温暖。这种温暖和日常向作品里的温暖还不太一样,它似乎来自于对陌生世界的体贴细致的理解与接受。这在我看来像是把生活给重新陌生化,在介于日常与非日常之间重新关照生活,带些非人情的距离感,同时又很有人情味。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比较好。总之,对于爱看奇幻作品但又讨厌看套路的我来说,这完完全全正落在好球区里。九井老师就是天才!
- 『夢中さ、きみに。| 为你着迷 』,作者「和山やま」,强推
让人心动的你在后排——。
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的作品们,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漫画单行本化。话题作品《后排的二阶堂》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加笔修正,并收录了30页以上的全新续篇。
(ChatGPT 翻译)
和山山老师也是天才。她画漫画怎么能这么有意思。无论是之前那本讲女校生活的『女の園の星 | 女校之星』,还是这本讲男校生活的作品(真的吗?),总是有许多寻常又不寻常的趣味。非常耐看。
其余作品:
绝不会让你孤单一人——这是献给那些勇敢突破束缚活出自我之人的一部赞歌漫画。在科幻的世界观中,形形色色的奇怪人物在其中活跃!拥有微小超能力的少女、想变成即身佛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的哥哥、为骑马战而拼命的少女们以及机器人……
这部作品曾入选《俺マン》和《这部漫画很厉害!》,并在漫画、文化和艺术等各方面获得高度评价,是作者倾力创作的短篇集。
(ChatGPT 翻译)
一个电波系漫画,每两三页一个电波故事。不过我对不太上这个电波。书也是凑单买的。
- 『珈琲時間 | 咖啡时间』,作者「豊田徹也」
偶然翻到的,也是很典型的一系列小故事串成一本漫画。日常的各种和咖啡有关的巧合组成的生活故事。在店里喝酒时随便抽出来看的,一个半小时就看完了,不好不坏,适合打发时间的时候看一看吧。
连载中。没有什么推荐的作品。
- 『裏世界ピクニック | 里世界郊游』,原作「宮澤伊織」,漫画「水野英多」
喜欢进行类似废墟探险的女大学生纸越空鱼,在某一天的探险中意外遇见一位寻找异世界的女孩仁科岛子,两人一拍即合成为好友,之后两人为了研究、赚钱、寻找重要之人等各种目的,踏入非日常领域的故事。
同名小说漫画化。
偶然翻到的,科幻、怪谈、悬疑、冒险、恐怖、百合,各种元素都带一点。一开始我是奔着「怪谈」这一元素去的,因为我对这类非人的故事都很有兴趣(虽然本人十分胆小),不过看着看着发现它很微妙地变成了冒险单元剧与百合漫画。或许连载怪谈都有这样的弊病?恐惧来源于未知,一旦人们知道如何应对危险,那么怪谈也就沦为比较单纯的冒险了,更何况这种轻小说里的主角怎么会有实质上的危险呢?不过可能正因为各个要素都沾点,所以可读性还是蛮高的。主角「空鱼」画得微妙地可爱,截了很多很多表情包,但是她的性格也确实有时让我很火大。我似乎很少在漫画里看到这样某方面很可爱、但又在不经意间露出让人很讨厌的气质的主角了。这种冒险类的题材很能让人代入,所以主角的性格越无色透明越好,所以空鱼的设定是喜欢怪谈的没朋友的死宅,但这部作品里涉及的百合情感线有很尖锐的部分,于是主角承担了占有、冷漠与嫉妒等多种情感叙事功能。唉空鱼你明明这么可爱的。另外一点很想吐槽的是,每次主角出来放松游玩本来玩的好好的、或者百合营业正到关键处、突然就又又又开副本剧情,作者你让她们再多开心一会儿会死吗,啊,会死吗?经常有种裤子都脱了怎么却给我看这个的念头……
- 『女子高生除霊師アカネ!| JK除灵师小茜!』,作者「大武政夫」
东雲茜(シノノメアカネ)是一个有点爱钱的普通女子高中生。原本应该是平凡的她,却因父亲与情妇蒸发并带走了所有存款这一事件,决定继承父亲的事业,为了生计成为一名驱灵师!靠着父亲传授的神秘技巧,她今天也在不断驱除各种幽灵……!?(ChatGPT翻译)
作者另一部更有名的是『ヒナまつり | 黑社会的超能力女儿』,还拍过动画。这部主要是讲诈骗犯(不是)除灵师的,作者好像很喜欢这样 JK + 黑社会的主题。虽然不比『超能力女儿』那么好笑,但有的时候这种现实感十足的喜剧看着还蛮有意思的。
其它:
- 『城市脊梁』
可以看「周末秋游·一」,买的时候送了几张二十世纪初晚清和民国时期绘制的地图。这里面有十几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珍贵照片,描绘了北京中轴线的生活日常,可以对照着这些北京的老地图看。价格有点贵,但是送的地图我觉得很有价值。上次这么对着地图仔细端详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读地图的时候有种很奇妙的趣味,其实我并不算是对细节着迷的人,但是还是会忍不住地在想当时住在这里的人过着怎么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有多少继承自当时的生活……现在的世界与过去的世界当然是有联系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每次在读旧地图和旧照片时我都会被这一点震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