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 街とその不確かな壁,在一个阴雨天读完了这本小说里充满电影感的最后一部,心潮澎湃,躺在椅子上回想着这部小说之前两部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十分感动,正喝着奶茶,喝着喝着就哭了。为什么会如此温暖。村上的这些自传体小说很会描述虽然物质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失去的、但是灵魂中满是失去感的人。不同于前面几部作品的有棱角的孤独,这部作品的结尾结在彻底的温柔、信任,哪怕身处在这样一个如此寂寥、安静而孤独的世界里。没有人真得喜欢孤独,只是大家追求的东西不太一样,追求人、追求物,总之都在追求着什么。
作品的第一部,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样,是沿着四十年前他刚开始创作这部中篇时的设定写的(这部中篇在四十年后,也就是现在,被他重写一遍,写成了这本书),但是写法上更有种回望过去的热切却又寂寥的感觉,就像在近处望着无尽海面上的连接水天的寒冷雨水。虽然第一部写的是十七岁的「我」与十六岁的「你」的(应该算是恋爱)故事,但故事却源起于「你」的消失,以及这种消失在「我」身上遗落下的空洞一般的失去感。这应该是他作品里比较常见的主题了。但我一直觉得所谓爱情只是一个托词,是年轻人的无处安放的精力与面对新世界的空虚感的一个出口,但这个出口却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填补自我的空洞,结果这个空洞却越挖越大、越挖越深。有的人选择对这个空洞视而不见,而「我」却在人到中年时依旧选择付出代价进入了这座承载着空洞记忆的小城。
第二部是非常典型的村上风格,事无巨细地、不厌其烦地写一些思考以及生活上的琐事。主人公已经四十多岁了,第一部里写到的失去感已经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部的这种风格,有人觉得啰嗦、有人觉得舒展,过于啰嗦与重复可能也是很多人不喜欢读村上作品的原因,但是对于我这样每天每天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人来说,这就是我在孤独而无趣的生活中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偶尔变化的现实就像是往内心不变的平静湖面投下一枚石子,我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深呼吸、数着它宕开的涟漪,直到数到涟漪完全平息,这也是我接纳现实改变的方式。
这部小说里是没有对立方的、没有严格的矛盾冲突、也没有真正的困境。本体与影子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协助。唯一阻碍人们的,是那座墙,它曾经因为什么现实上的原因被建立起来,如今曾经的缘由早已被遗忘,但墙仍然在那里,深深地建立在人们的灵魂当中,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本身是不确定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如同人的器官一样蠕动,而且和现实一样在不断地变化、演进。这部作品里也没有以往一样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戏谑,它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发生在无人交谈的小城以及虽然有人、但也基本与世隔绝的小镇中。所有的意向都指向自身,在我看来这是部高度自省的小说。这坐小城,在我看来,是逃避现实之所,是漂浮在虚空中、丧失了时间的「现在」状态。但是人的灵魂是会流动的、意识是会流动的,所以「我」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座小城里。
而这本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我已经忘了他前面基本小说的结尾方式了(很多连剧情都忘了),但是这本小说的结尾给我的感觉就有些不一样,它很果断、也很温暖,充满电影感,与第二部的处理方式很不一样。要离开这个失去了时间的小城,方法也并不困难,那不断变化的弯弯绕绕的困扰我们的墙也并非真的能阻挡我们。重要的是去相信。结尾的这几段写的是真得很好。我们的灵魂如同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高墙也阻碍不了我们的翅膀。我们的过去、情感、身体、一切好的与坏的都会承接住我们,我们互为彼此,相互信任。要做的唯有相信,不要疑虑,那些真正重要的情景是不会被忘记的。
“我深深地把一口气吸入胸中,稍稍停了一下。就在这几秒钟之间,各种情景源源不绝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所有的情景。我珍惜守护着的一切情景,也包括寥廓的大海上潇潇落雨的情景在内。可我已经不再犹疑。恐怕我毫无疑虑。”
我也说不上来这本书有多少内容是面向社会的、有多少是面向心理的,毕竟我也是很逃避现实的人。但在我看来无疑有许多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被高估了,也有许多对灵魂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事例被低估了。我喜欢这部的原因,也是在于它蕴含着许多内省的、更加本质的东西。它是一部凭感觉完成的小说,(似乎)放弃了身为作家的道德责任而完成的一部完全面向自己的自我对话集,最后的结尾也有种让我超越小说文本的对话感。村上直接越过了这部作品,最后的这些话,像是「我」的内心思考、也像是作者内心的自我劝慰、更像是与我们的对话,他正在把那些对他生命中、对他整个创作生涯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他所珍惜守护着的一切东西,都讲给我们听。而他要告诉我们的事情也很简单。生命中有许多值得珍惜和守护的情景,但也请不要害怕。或许在读完书时我是因为想到这个才落泪的吧。
我闭起眼睛,把浑身的力气汇集为一,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的火苗。
黑暗降临了。那是极度深邃、无比柔软的黑暗。
村上在书后记里写到:
正如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所说,一个作家一辈子能够真诚地讲述的故事,基本上是为数有限的。我们不过是把为数有限的这些主题,千方百计地改头换面,改写成种种不同的形态而已——也许不妨如此直言相告。
读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蛮感慨的。这部作品里有他以前许多作品里出现过的主题和元素,在阅读时这些元素都悄悄提醒着我自己的阅读史。他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并且十分坦然地跟读者讲了出来。或许他正如小说最后里所暗示的那样,真得十分坦然地放弃了那些与他本质不相干的东西。结合前面所讲的他在小说结尾处对我们说的那些话,或许这真的是他作家生涯的收官之作了吧。感谢这本书的陪伴。
最后再补充一点为什么我从初中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以来,直到现在还一直在读他的作品。我在前文「当我们谈论村上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有写到过,但这里再说一些。有许多作家写得很好、甚至更好,但是那不是为我而写的,他们写的母题、困扰他们的人生命题在我这里都未必算是一个问题,他们的聪敏和深刻我并不感兴趣。有许多东西我是可以轻易接受、也可以轻易抛弃,我连自己的生命在必要时也可以轻易抛弃,更何况是那些与我并不相关的文本。但是村上所写的母题是真正一直在我心头萦绕不去的母题,读他的书就像是在读为我而写的作品。尽管到最后我也未必能很好地总结出这母题到底是什么,但是无疑我感觉到了,感觉到了这些小说里蕴含着同我内心所感一样的感觉。所以我迫切地想知道另一个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我迫切地渴望得到这样的陪伴,以宽慰我面对这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而感到的失落与恐惧。
啊对了,还有翻译。第一次读不是林少华译的中译本,这本是施小炜译的,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换译本而导致的适应困难。译得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