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短篇《再见绘梨》是藤本树画的,他的长篇《炎拳》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写写,因为我很喜欢。以下是我第一遍看完时的个人想法,凭记忆写下来的,等到过段时间会再看第二遍,到时候看看有没有什么自我否认的地方。另外这篇漫评《时间、镜头与俄狄浦斯之眼》写得真得挺好的,能学到一些对我而言很陌生的文艺理论,虽然我读了两遍才读明白。不过里面也有不少地方我也不太赞同。
以下涉及剧透(短篇看完也就不到一个钟头,强烈建议大家去看)
在阅读《再见绘梨》的时候,我先是被漫画中呈现的强烈电影感所震撼,不仅仅是因为它讲的就是拍摄电影的故事,而且藤本树是在刻意模仿电影中的手法。譬如为了配合第一个篇章,他在模仿一个刚拿上摄影机的人拍摄时的青涩感。所以在看漫画时我的心里会自觉地生成一个时间流速。这在看现代的小说时不太会有(因为我会反复地重读与跳跃),只有看电影时才有,我下意识地把这作品当作文艺片来看,这个流速在第一场电影结束的爆炸中戛然而止,因为我们被告知一切都只是电影里的事。到了第二段剧情,那种流速又回来了,拍摄电影的主角通过剪辑让我们进入了那种特定的时间流速,但是这次的时间流就像进入了深海暗礁,因为有电影里电影外的几段时间贴在了一起,产生了微妙的混乱与不平衡感,导致我不太知道什么时候是现实、什么时候是拍摄。这就像梦境侵入了事实,电影的时间侵入了现实的时间,于是混乱产生了。而这种混乱感的产生必然会带来观念上的冲突,于是下意识地思辨就开始了。
前两段剧情大致还可以归于同一类的连贯的叙事的,男主的妈妈和绘梨都有点近乎无理地要求男主拍下她们死前的影象,并通过剪辑,把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留存下来。男主作为工具人接手了这两项任务。但第一次他为影片的结尾设计了逃跑与爆炸,这是还年幼的他做的下意识的反抗(下一段讲)。到第二幕结束时,男主已经被绘梨驯服,他跟着绘梨学习了许多电影的理论,同时他也变得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开始为自己第一部影片的爆炸设计寻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理由,对的,他变得「合理」了。就我记忆里,第一幕戏和第二幕戏的区别很大,第一幕是他自己拍的,那种业余感非常直接地传达出了他的存在感(我不太想用「表达出了他的日常生活」这种空洞的说法,他在第一幕影片里是最核心的存在,他戴上了名为摄影机的眼睛,在摄影机里观察,而你是能感受到他是如何用摄影机观察的)。到了第二幕虽然他拍的仍旧是半自传式的作品,但他本身的存在感却被大大消去了。可能是绘梨的出现让影片的中心有所偏移,可能是有藤本树作为上帝视角的镜头出现次数更多了,又或者说是他的摄影技术成熟了、他作为导演的观念也进步了,等等。总之,第二幕里我能以更一般的角度来看待主角了,就像看待这部片里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不再特殊,他成为了剧本里的角色,有这自己的动机、言论、矛盾,但唯独没有自己的气息。
第二段影片之后我觉得才是真正核心篇章辩证的开始。电影结束在文化祭后大家都流泪了,他和绘梨的目标达到了,但除此之外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就好像电影只是存在于那一刻,那种叙事只存在于那短短的几个小时。但男主仍旧在一直在剪辑绘梨的素材,毕业、上大学、工作、成家、生育,仍旧在剪,这已经成为了每日必做的一种活动。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我看到那一段时,我认为他是在寻找第一场电影最后那个爆炸的意义。他之前被绘梨抓起来看电影写剧本的时候对绘梨说,主人公(既是他自己,也是新电影的主人公)困扰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拍到母亲临死的时刻,后悔的是自己逃跑的事情。在这里我们知道主角开始考虑一般人的行为逻辑,用外面学来的观念开始解读自己原先的观念,解释的还很唐突。后来父亲给他播放了母亲生前的最后影象,到这我们才知道母亲的刻薄,但在第一段电影里能看到的只有她温柔的部分,主角想以这种方式记录下母亲最好的一面,但是在最后他又安排了一种爆炸,或许这里的爆炸表达的是他的恨、爱、与不理解。看到母亲的临终遗言后(说「他果然还是靠不住的孩子」),他接受了绘梨的提议,将她死前的事情也拍下来。第二幕影片的他简直像是一个克服了心理问题后积极向上的三好青年,而绘梨也如同天降天使一般把他带到了正路上。
但事实是这样的影片他真得满意了吗?绘梨的闺蜜跟他说,虽然绘梨平常根本没有电影里呈现的那么好,但是她从今往后会回忆起那个绘梨的。还有就是父亲在第二段影片里有一些很帅气的话,但是当他说完的时候他又说,这应该拍到电影里吧。或许他也和他的父亲一样,渐渐地把摄影机里的一切当成了真实,如果有不合宜的事情发生,只需要通过剪辑去改变就好了,他仍旧可以在影片里留下一个美好的母亲与绘梨的形象,供以后怀念。同时也只有在影片的时间流动里他们才能受到保护,做那些自己平常不敢做的事、说自己不敢说的话。本质上,男主和他父亲都是非常无力的人。说到这里,可能全剧男主的唯一高光就是在影片的结束炸了医院,获得了一致嘲讽和谩骂。他最后不断地剪辑绘梨的影片,可能想找到的就是自己失去的某些观念。
最后的安排是男主车祸,妻女毙命,我们也通过他的自述知道了他一生的悲剧,他把一切都电影化了,他通过镜头观察世界,而发生的车祸对他来说也只是像电影里才会发生的桥段一样,因为他很脆弱,他再也无法承受任何的死亡了。于是他回到了以前绘梨拉他看电影的地方,想在那里自杀,但他震惊地发现年轻时候的绘梨竟然在那里,就如同他电影里的设定一样,绘梨是一只能活很久的吸血鬼,她通过这影片来回忆起死前的她经历过的事情。男主虽然很惊讶,与年轻时的「恋人」的怀旧只是几句话就结束了,他很快地离开,没有陪绘梨看他自己制作的那部电影,因为根本没有必要,他现在心情很愉快,他说「我终于找到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剪辑电影的理由了」,最终炸掉了那整个废墟。
他为什么直接走掉?可能是因为他知道的不仅仅是影片里的绘梨,他知道的还是完成的,在剪辑之外的绘梨,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再看这电影。他知道这剪辑有多少虚假浪漫的部分,面前的这个绘梨就会变得多虚假浪漫。他对绘梨的情感也很复杂,少年时代肯定是喜欢绘梨的,他也说过一表白就被直接拒绝了,所以也没有更进一步,现在他看到绘梨估计只有惊讶(这里有两张分镜真得太有感觉了,仅仅两张,就完全够我心里编一个浪漫爱情故事了)。我认为最后的这幕是真实的,而不是在电影里发生的。上次是一个小男孩的他无力反抗,只能在影片里做一个爆炸场景。而这次已经走过人生半程的他终于可以跳出电影这个虚假的范畴,在现实里、在客观上摧毁一些东西。他不断剪辑的原因是他想要寻找自身奇幻世界的开端,或者链接里的影评写的「同一性」引发的震荡的开端。同时剪辑也是为了放弃剪辑。他在很早以前就陷入了电影的牢笼,这整篇漫画都充满着他的主观。连最后的绘梨出镜在我看来都毫不意外,说成主角的幻觉也无不可。主角被自己的主观限制了太久,只有找到那最根本的部分、那事情的发生点他才能从电影中脱身,变成一个生活在此在世界的普通而正常的人。最后他见到了绘梨,见到了现在的绘梨、影片中的绘梨、还有剪辑中的绘梨影象,好像在这一刻他明白了现实与虚构的区别。爆炸是一个连接符号,影片中的爆炸宣告了奇幻世界的开始,现实中的爆炸宣告了他的奇幻世界的落幕。就像绘梨说的「只加入这么一点幻想元素是不够的,不是吗?」是的,在影片里加入幻想元素还远不够。绘梨的出现把幻想也带到真实中来,而他则需要把真实给带到幻想中去,拿走摄像机,用最真实的观察和物理性的破坏对影片世界作出最有力量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