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就逛超市,在trader joe 装了一车的水果,圣女果、蜂蜜葡萄、菠萝、以及四斤我最爱吃的草莓,自从知道草莓基本不含热量后我吃起来就更肆无忌惮了,一天一斤,甚至草莓加酸奶加黄瓜就能替代晚餐。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草莓,经常馋,又不敢跟家里要,于是现在挣钱了就可劲炫。
逛超市的一大乐趣在于发现新东西,经常边看边感慨这种东西原来也有人做啊。有睡前专供的安神茶饮,怎么配料一个也不认识?买来试试。这瓶酱料、那瓶撒料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但看着好诱人,买来试试。印度辣、墨西哥辣有什么区别?买来试试。这根奶酪棒好别致,花纹做的好看,而且是我没见过的奶酪品种,买来吃吃。每天都去尝试新东西,无论是读书上还是生活上,这样才能稍微开心点。我现在每天在办公室一蹲就是六七个小时,回来吃个饭后继续去又蹲两三个小时,都没什么自己的时间,一旦有机会放下工作做点家务或者采购,就要好好利用才行。
离午饭还有点早,隔壁有家餐馆不错,但是还没开门,于是去旁边的书店逛了逛。说是书店,其实是几个艺术家捐赠资助的个人藏书中心,这几个人好有意思的,收的书千奇百怪,各种类型的折纸技艺(竟然有这么多流派!)还看到一本世界信号大全,从旗语到列车时刻表到电力分布等等什么都收录,这种书也有人写吗,好有趣!看到这么多奇特而有趣的书后,我感觉自己平常读的书有点太“正”了,跟个老教师一样(
之后在书店的礼品店里买了一瓶纸花,好有创意的!只是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中剪下来的,如果是我来做我会剪一些《庄子》,尘归尘土归土,道法自然(
早午餐吃了印度菜。印度咖喱真绝啊,非常 creamy,而后香味和味道非常复杂,吃不太出任何单一成分,混合得非常平衡,不愧是香辛料大国。点了一份印度传统鸡汤,和我们做的清汤不一样,他们的汤也很浓稠,酸辣口,有点罗宋和咖喱的混合感,非常爽快开胃,学到了,我以前都不晓得鸡汤还能这么做。
吃罢后又去精酿酒厂领我的酒。注册了会员后每周会去打几瓶新鲜啤酒,折扣下来比超市买的瓶装啤酒差不多价格,关键是新鲜啤酒很爽口嗷!夏天有什么和啤酒更配呢!
一个早上过去了,又该去办公室坐牢写论文了。但就算如此,每天还是应当给自己找点快乐。快乐比什么都难得。
刚刚在写 creamy 的时候其实一开始用的是中文,形容那种奶油般口感富裕的感觉,我落笔写下“奶奶的”。后来想想觉得好像不对。
最近有点沉迷半夜做饭。白天做饭时会有浪费时间的愧疚感、而且有些着急,只是解口腹之欲。但是到了睡前时间,似乎做多久都没有关系。今晚做了黄焖鸡,五顿的量,干辣椒、蒜蓉煸香,炒鸡肉、表面微焦后加入蚝油、生抽、黄豆酱、辣豆瓣,关键是焖煮,放点泡发好的干香菇,煮到后面汤汁收浓、酱汁挂在肉上,鸡肉的油脂香气和黄豆酱的香气很突出,最后我放了很多青椒做为每日需要的蔬菜摄入,煮软,吸满汤汁,清香中带点酱香和提味的辣,配上刚煮好的香甜的白米饭,越吃越想吃。虽然原则上晚上睡前不应该再吃东西,但做好后还是稍微把饭和菜都匀了点出来,倒上小半杯啤酒,在白炽灯的寂静声中,先是细细咀嚼品味分辨不同的味道是如何融洽地愉悦味蕾,再是大口扒拉、接受最原始最纯粹的感官享受,再接上一大口清爽的啤酒扫去残余,虽说有点困,但困着也不会太细究自己这开心值不值当,只是迷迷糊糊地感受到快乐、一切都化在不假思索的个人世界里,这或许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了。
想到一个场景,两位刚离家出走不走的小孩打算在桥底过夜,聊完了天,在月色下都有些醉意,男孩想到自己以前在书里看到的场景,便邀请女孩跳舞。他用包里随身带的小蓝牙音箱放起了老柴胡桃夹子里的一幕华尔兹组曲,两人都不会跳、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步伐满是稚气,但仍旧随着音乐在石子路上率性地跳着、转着,月光照亮了两人的脸,音乐行进,满地的月光是旧时的河流。旁边有拾荒的流浪汉走过,有野狗走过,很好奇地看了他们一眼,又走开了。头顶有车开过,地上的河流也在昼夜不停地流淌着。城市忙忙碌碌,没有人打扰他们。
又一次没有打扰地工作到夜深人静,这时感觉夜很长。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很多的事。似乎以前赶着上班似得要在睡前做的一些娱乐项目也没必要做。这段时间在工作时我都断网以及不带手机,只有饭后和睡前会看一下,因为我想要杜绝那些会消耗精力却不增长快乐的事。每天都想要花时间想一想,哪些事是我真正想做的,哪些是被社会、算法、习惯等等训练出来的让我以为我想做的。本来以为自己所求已经很少,现在发现可以再减,我所求的只是一时一刻的幸福,我也只能感受到一时一刻的幸福,期待未来的幸福只能让此间的幸福流走。只要觉知的状态更多一些,我就更自由些,更能感到意识的馈赠。
正如我现在盯着桌面上的一些小物件,我全身心地感受到了它们、它们在我心中占据了空间,就如它们在现实中占据了空间,我的内心与现在的空间是连通的,我也是它们眼中的某个物件,我们平等地属于这个世界,我轻轻挥动双手,就像万千星系挥动旋臂。我告诉自己不要像亡命之徒一样跑动了,我看到了面前被压紧的时间、也看到了被推挤着走的无意识的自己,那个自我抬头看到了现在的我,我在时间之外。
刚刚看到有讨论《海的女儿》的,就去看了一下叶君健的翻译,怪怪的。譬如这篇《海的女儿》,(虽然大家应该都看过但还是复习一下),讲的是海后的小女儿向往陆地、在她十五岁获得许可浮到海面时救下了遇到海难的王子并对他一见钟情了,以及她听到母亲说人类有灵魂而人鱼没有,她很想要拥有灵魂,而故事的设定是如果她想拥有灵魂就必须变成人类、并且要和她喜欢的王子成婚、立下婚约。她以声音为代价,服用了女巫的药,获得了双腿,但是每走一步都会如刀割,并且如果没有和王子成婚就会在他婚礼的第二天太阳升起时化为泡沫。王子在把邻国的公主误认为是当初救下自己的人,和她相爱。而小人鱼不忍心杀了王子来获得重新活下去的机会、但她最后也没有像女巫说的那样化为泡沫,反而升入天界获得了通过行善来得到灵魂的机会。
古早的童话在我看来都怪怪的。一方面有社会规训的部分在、和现在我们的价值观很不一样,但另一方面又在某个方向突然伸展出令人惊奇的想象力,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有种重心倒错的感觉。譬如这篇,一方面是完全的宗教规训,人类是天选之子、获得灵魂而经历了诸多磨难,最后通过小女儿也通过自我牺牲而换来了获得灵魂的机会;对女性的规训也很重,因为要获得灵魂就需要经过婚姻的盟誓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又讲了许多感官和现象界的美感,人鱼们的皇宫是很美的,歌声也远远不是人类所能及,我觉得这篇童话最美的还是前面五位女儿第一次到海面上看到的瑰丽场景。灵魂和感官世界,哪一种更好呢。以我们现在的无神论认知可能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和那五位大女儿一样。而小女儿从小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欢思考,她很期望到达海面上,但是在她到达海面上时好像也没有那么兴奋,她的心思莫名其妙地就完全到了王子身上,但获得双腿后好像也没看出太多她对王子的爱。她想要的大概只是超越的灵魂,而爱是一个工具,她欺骗自己爱王子甚过爱自己的家人。最后她确实得到了她想要的,同时这份馈赠也只是属于她这样的人的,给我我都不要。我边读就边撇嘴,灵魂,是那么稀罕的玩意吗。
最好玩的是读到一半看到译者的注释:
「①上回说人鱼死后变成海上的泡沫,这儿却说人鱼死后在坟墓里休息。大概作者写到这儿忘记了前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