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月儿黄澄澄的,缠着几片轻纱,看着很伤感。
我以前一直以为在当地应该吃当地人推荐的餐馆,直到在 reddit 本地论坛上被种草了几家餐馆,结果吃下来真得一言难尽,让我去后厨随便弄弄估计都比这种工业化饮食要好。出门吃饭还是得去中国老饕们口口相传的餐馆啊。
我感觉自己从小到大都很幸运,没有遇到对我有偏见的老师,大家都兢兢业业,所有熟识的老师都真正担当的起「老师」这个称号。之前去北师玩的时候看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时真得很感慨,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人民教师。
听完报告翻开以前写下的计算和笔记不由感慨,以前我学了这么多困难的东西吗?怎么回事?这些理论我现在看着都觉得很难不想轻易碰它,不想再走一遍繁琐的细节,人脑真是用进废退。不过现在做的东西有着另一个方面的困难就是了。我显然高估了我短时间内能做完的事,但同时远低估了我长时间能做成的事。
感觉才读两三年研究生,心态已经不像本科那样纯粹了。现在看到真正的天才数学家的演出,除了像以前一样由衷地欣赏以外,还会非常羡慕和自卑,觉得他们做的才是真正的数学,而我手头的工作根本不值得发表。见过真正的高山就完全没了任何信心。
对着电脑敲敲敲敲敲敲了四五个小时,转头看着窗外不知什么时候天已经黑了,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夜气奔涌,每当这时我都会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产生陌生感。我这是在哪里,我又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思考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感觉一天眨眼就过去了。虽说如此,工作也并没有推进多少,似乎思考的时候人脑是在另一个次元,周遭时间都被黑洞吸进去了,真奇怪。
压力大的时候就开始反复看 K-ON,真想捏捏呆唯。这种中学生活可能只能在梦里出现吧。我到现在还偶尔做噩梦梦到高三考完竞赛回来什么功课都不会,落下太多了,但马上就要考了,语文也没背化学也不会,慌得想哭,直到最后时刻突然想到,我已经读大学了啊,然后就醒了。
讨厌现代社会,资讯这么多,看不过来。一方面,它让人误以为自己能做很多东西,但其实相比之下我什么都做不了一两年也想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也让人误以为厉害的人很多,其实每十年全世界就那么几个,但是他们的声音却占据了整个领域。焦虑 + 不安 + 自卑的多重打击,鞭策人不进则退。
救命,昨天聚餐的时候有个男的一口一个中国美国我好想把它头摁到火锅里。内心翻江倒海,表面平静夹菜。
有的时候想想也挺奇怪的,不知怎么就上了这条贼船,照理来说我水平挺次的,不应该跟这么多有野心的天才坐同一条船。但莫名其妙地就过了很多槛,混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现在每天为自己垫底的水平而苦恼。每天看前辈们的作品,我都在想「我能做出来的吗?我天这技术力好恐怖!啊这也行?」之类的。
我的情绪受天气变动真得好明显。今天早上醒来觉得非常不对劲,抑郁、浑身难受,然后过了一个钟头就开始下雨了。在家工作到傍晚觉得心情好了很多,于是拉开窗帘从窗内看去外面雨已经停了,夕阳正穿透云层不断落到地表上。
学生答卷答错的最高程度就是让我们这些教课的怀疑自己教课时是不是教错了。。
没有才华真得是对创作者而言最残酷的事情。
今天中午去一家韩式炸鸡店,我去的时候店里刚开门,堂食的只有我一个,但是在我吃饭的过程中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取餐员,有的时候出餐慢,就能看到五六个取餐员坐在等待区坐成一排玩手机,相当神奇。
昨晚没睡好,被自己菜醒了,我梦见我导师跟我讲,这么久过去了你才做出这么点东西?然后今天竟然出乎意料的不伤感了,也不敢抑郁了,马上就爬起来工作。
现在如果一段时间不工作不学习就会很空虚很烦躁,但是一旦开始工作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问题就又想玩,玩着玩着又觉得没意思。。本质悖论。。
陷入悖论X:有趣的工作做不动,做得动的部分都很无聊。
唉,本来挺郁闷的,工作了一会,弄懂了一点东西,心情好点了。我又觉得自己这么拖延没什么意义,有不受打扰的时间可以学习,也没太大压力,这本来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没空的时候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学习,有空的时候却在逃避学习,看来自己脑子总归有点病。
新年到了,好没有实感。小时候盼着新年,青春期又讨厌新年,现在好几年没回去了觉得家里人可能会很想念我,但打电话时发现他们几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又这儿玩、又那儿吃,和我也是匆匆聊几句就挂了,好像我在不在也无所谓似的。虽然有点落寞,但反倒松了口气。我终究也长大了呀,不再需要别人牵着了。
今天从同事那里学了一句话,「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他们怎么说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不靠他们吃饭。」
「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
一位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学者在做出好的结果时会开心吗?可能只会开心一会儿,随之而来的又是漫长的压力和不满。我感觉这里有点矛盾,如果他总是满足于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很有可能做不出什么好工作,但是如果他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那他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
很想去一次河西走廊。我生活里很少有读文科的同伴,大家都只是使用中文系统而已,对自己的文化身份都没什么概念,好多时候我都没法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喜悦。所以我一直都很想和些读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的同学交个朋友,一起读诗,一起去实地走一遍历史。当然也可能是我叶公好龙了,毕竟我读的还不够多。
无聊时喜欢去民科吧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突破,直到我在现实中真得撞见了民科……一个人把所有业余时间(甚至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无用功中,但又不肯学习正经教材,遭到反驳却觉得自己受到迫害,当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杵在你面前,嘴里念叨着莫名其妙的东西,这种精神冲击感强到让我怀疑人存在的意义。
看熊光的纪录片,她有提到自己创作、阅读的时候时常会哭,「哭完以后我还是会尽力冷静下来去思考,我为什么会流泪呢?」 这或许就是她作为艺术家的自觉吧。我似乎也很喜欢剖析自己所有的情绪,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并寻找更熨帖、更深刻的词汇,记录下来,思考缘由,引向深处,纵使难受的是我自己。
每天都有新发现,以前以为适用范围有限的性质,查了查发现好像能直接推广到非常一般的情形,一下从农耕时代进入到了铁器时代。
每次一看新闻就觉得人类迟早是要没的。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把问题推从一个方向推到了另一个方向,似乎可以引一些前人的工作,明天再处理。最近每天结束时都会有点惆怅,看着窗外一成不变的灯火宛如水晶宫,不知为什么就想起了 The Long Goodbye 里的那句「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还有江淹的这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大进展:在迂回几十页无果后发现我写的第一行往下再一步就做出来了。回顾自己的笔记发现自己真得十足的搞笑角色。
后知后觉。「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早已是一派春意。
在一些读书视频的下面经常看到一些令人无语的评论,特别是以自身经验和武断直接拒绝作品和人物行为的。譬如加缪《局外人》里主角有没有杀人不重要,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引子,法庭辩护完全是一场哲学辩护,但是评论区竟然为杀人偿命这事情吵了几十楼。或许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加缪预言的正确性。
转专业的有转专业的问题,科班生有科班生的问题,知识分子家孩子有自己的问题,穷人家孩子也有自己的问题,不同的人克服了不同的困难走到了同一步,接下来大家面对浩瀚的自然世界又会遇到全新的问题,旧方法已经没用了。能尽早适应的就能尽早做出好的工作,适应不了的又改变不了心态的,或许会出问题。
中岛美雪唱的那首《红河(视频 4:00 开始)》真得好有诗经的味道。啊!沉醉于阿姨的歌声中久久不能自拔。
想买点邮票,跑了 Target,问了没有,然后想着要不上网买吧,加到 Amazon 收藏夹准备回去后下单。但是回家路上路过常去的USPS,我突然意识到,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如果,邮局,它卖邮票?然后进去买了两打。我觉得我的常识已经与正常渐行渐远了。
每日一叹:数学好难啊。打开 LaTeX,打开自己的文章,打开别人的文章,关掉自己的文章,关掉自己的 LaTeX,关掉自己的脑子,关掉自己的电脑。
我想,经历过困苦的人才懂得如何对陷入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吧。有的时候其实一句关怀、一句肯定,就能让一个人恢复勇气。我已经记不起这在我身上发生多少次了。我暗暗下定决心希望成为他们一样的人,这就是教育起到作用的明证。薪火相传,或许就是在传递这漫长的生活长河中积累起来的温暖火种。
感谢我遇到的每一个老师,他们教会我很多知识与态度,也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的热情。我人生的目标之一也是努力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好老师,或者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热爱生活、热爱智慧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在路途上感到「不虚此行」。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我也能做到。
今天傍晚见到了木樨色的天空,云边夹杂着桃粉与鹅黄,好梦幻(以至于忘了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