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着既然每天零散的摄取信息和内容的时间这么多,为什么不集中整理一下自己看过哪些还过得去的内容?一方面在回顾时能借此弄明白自己在网上把时间都花在哪了(就像做账单就清楚自己把钱都花在哪了),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督促自己上网也要多读些好东西。
我从去年开始成为了播客爱好者,因为脑子闲不下来,于是在做饭、洗碗、做家务、走路、改卷的时候都会听。月末结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用在路上或做家务上的时间真得蛮多的。之前听过一段时间英文播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太听的下去。我并不是通过播客学习的人,更多的时候只是在干活时找点背景音,同时寻找一点陪伴感。文章和视频之类的很少,除非自己关注的、别人分享的或者确实内容很有兴趣的推送我会点进去看看,尽量从这些冗余信息中解脱出来。但是空余时间都在打雀魂。
以及我看书看得慢,书影音总结打算每个季度一更。
播客
忽左忽右 古典文学漫游03 | 与骆玉明漫谈《世说新语》和它的时代,学到了很多。以前一直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很感兴趣,也买过余冠英老师的《汉魏六朝诗选》(好像没读完)。虽然这是个非常动乱而危险的年代,许多人都只求在乱世中保全自身,但在一些文人眼里「生命的尊严」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听完后打算把骆玉明老师的《世说新语精读》加入书单。以及重新背诵稽康的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
忽左忽右 EP 215 | 从南美到中东:李亚楠在世界边缘的公路旅行,我实在是酸了。我以前一直也很想这样环游世界,特别是去几大古文明区。不是报旅游团那样的打卡旅游,而是真正去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但自己应该是没机会去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了,感觉自己去太危险,只能坐在这里听听报告的样子。唉。李亚楠之前上节目的一期忽左忽右 EP 189 | 六十天环游世界:一次封控时期的全球之旅听得我也很酸。他甲方说让他全世界随便挑地方拍,这让我更酸了。第三世界国家有机会就要去,能去一次是一次,因为那边时刻都在变化,而且和发达国家的旅游经历参照起来可以对文明有着更深的理解。并且疫情以后能明显地感觉出来世界在快速地走向封闭。过去的几十年我们认为出行很方便,而且认为理应这么方便,但可能在以后看来这段时间是少有的黄金窗口期。很多地方如果再不去的话以后未必会有机会了。
边角聊 EP 03 | 男人圣经、浪漫史诗还是百科全书?从《教父》到五大家族的床垫,电影相关内容,主要是讲背景与历史文化。这部电影甚至影响了黑帮的行事风格。不过褪去电影等通俗文化带来的迷思,黑帮就是有组织犯罪而已。我还没看过这部 IMDB 历史总排行榜第二的作品,惭愧。得找个时间看一下。
忽左忽右 EP 216 | 严锋、沙青青谈《热夜之梦》与乔治·马丁笔下的吸血鬼,有被安利到,同时也想学一下美国中部的地理。一键加入书单。严锋老师讲话好好玩。
昨日之海 EP11 思乡病元年,我们读了什么书| 2022读书总结,收了好多书。除去已经看过的以外(我也很喜欢库切!),打算收 Georges Perec 的 An Attempt at Exhausting a Place in Paris,加缪的《第一个人》,石黑一雄的 Conversations with Kazuo Ishiguro,川义胜雄的《魏晋南北朝》。不过听不从事理科研究的人提一些书里的科学史总感觉怪怪的,还是对科学研究抱有太多浪漫化的想象。
昨日之海 EP 05 记忆之痕、文学生的毕业季|乔治·佩雷克与塞巴尔德,两位主播讲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这两位作家),讲得好感性,我听着也动情了。感觉她们讲文学时情感好充沛,沉浸在文字、历史与现实交织起的沉痛漩涡中。或许我读书时真得对作者所想揣摩地太少了,只是把文本当文本读,没有把文本当作作者来读。向姐姐们学习!另外马上收录这两位作家的书。虽然一位是法国作家一位是德国作家,不过我打算读英文文本。因为塞巴尔德的《土星之环》其实我是读过的,它的阅读感觉很奇特,甚至我现在还记得很多场景(我以为我忘了,但是去想的时候还能想起很多,而且主播讲的场景我都还记得。有些书是我读完觉得很精彩但是转头就忘了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但是它并没有给我很深刻的体验,所以我豆瓣上给打了四星。但主播讲起来非常感性,所以我打算重读一遍,换种语言可能会好一点。另外加入书单的是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佩雷克的《W或童年回忆》,另外还有关于《土星之环》的纪录片格兰特·吉《耐心:塞巴尔德之后》。
昨日之海 EP 06 尤瑟纳尔的炼金术 | 《哈德良回忆录》,听了这期我发疯!打算把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作为本年第一本精读的书,中文译本据传微妙,所以我买英译本 Memoirs of Hadrian,译者 Frick 是尤瑟纳尔的终身伴侣。尤瑟纳尔被称为「法语的荣耀」,她钦点的唯一英翻 Frick 的译本也很优美。既能学点罗马史,又能欣赏英语,
一鱼三吃。在了解尤瑟纳尔的时候还发现她写过关于三岛由纪夫的论文 Mishima: ou la vision du vide,喜欢的作者间的文本交互,真得很神奇!以及发现了段映虹老师写的『一部共生的回忆录——《哈德良回忆录》中作者的生命体验与人物形象之交织』,据两位姐姐说段老师的翻尤瑟纳尔的中译本《苦炼》没得说,很经典。这篇文章提到了《哈德良回忆录》写作背后的一些事情,里面讲到尤瑟纳尔在博尔赫斯去世前六天还去拜访过他。啊,又一对交互。The New Yorker 的这篇 Becoming the Emperor: How Marguerite Yourcenar reinvented the past. 也写得很好!关于背景历史。另外这篇 A very modern emperor,这篇写哈德良的文章有讲到我们对哈德良其实有「过多」的想象,他并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现代。文章可以做一个参考。其实我一点都不懂罗马史,只听过几个皇帝的名字,作为文盲 + 史盲,刚刚在找面向普通读者的罗马史资料时发现一个很不错的播客,Mike Duncan 的 The History of Rome,听了几期觉得讲得很好,推荐一下下。昨日之海 EP 04 石黑一雄的迷宫或伊甸园:走不出的童年|无可慰藉、我辈孤雏、克拉拉与太阳,其实之前有读过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阅读体验还蛮奇特的,虽然说不上喜欢。但听了这期后感觉自己当时可能没想太深。这次打算买原著来读下,先读 The Remains of the Day 《长日将尽》(毕竟是他最出名的而且拿了布克奖的书),再读两位主播说的这几本。
边角聊 EP 05 | 2022影视安利与吐槽:汤唯行不行、电锯人疯不疯、帝国完不完,宅男开会,纯聊天和吐槽,再带一点推荐,挺欢乐的 hhhh,不过他们推了京吹那我就一定要把这期链接也放上来。
忽左忽右 EP 217 | 多面王储萨勒曼与他的沙特雄心,把沙特王室家族的权力传递与清朝入关到乾隆年间的历史作对比是我没想到的,但想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hhh,也讲到 MBS 有很强的政治野心,想做永乐大帝一样的君主。这种地方现代性和部落制扭曲交融在一起真得蛮奇怪的。
忽左忽右 英史漫谈04|老大帝国的有序衰退:都看好,我只教一次,英史漫谈前面几期都没怎么听进去,太专业了一点,但这期高林老爷来录听着就很舒服。他真会讲故事,如果不做历史研究而去写小说,高低也是个出色的小说家。这期也很精彩,学到了不少东西。英帝国和殖民地的「成本核算」态度感觉和其它帝国好不一样。
凡事不烦FM Vol.7|玄学大实话:聊聊八字、算命、太岁…到底咋回事?相声现场,这东北腔好魔性,十分乡土。我一直对这些怪力乱神很感兴趣,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民间传闻 hhh,不过听完以后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听(毕竟人家也不可能跟你讲理论(自己想听的也没听到(但是听完后也没有什么动力继续听其它几期,算了。感觉「忽左忽右」里讲民俗和玄学的几期更精彩。嘉宾和主持的叙事能力通过不同节目对比来看真得有高有低啊。
深焦DeepFocus Radio Ep. 133 十三年的时间,阿凡达失去了什么? | 视差之见,里面有讲到帧率的问题,我看的电影应该是 48 帧而不是 24 帧的,这就导致一开始的 3D 效果出来我有点不适应,太流畅了,流畅到像是看体育直播一样(那种场合要捕捉非常精细的动作肯定是帧率越高越好),但是这样的高帧率在电影里反而会看着有点假,所以有些电影会故意在某些场合降低帧率。动画作画也是一样的。技术未必带来更好的表现力。
忽左忽右 EP 218 | 与李硕漫谈《翦商》:上古先民的黑暗史话,这期很精彩,我发现自己还是蛮喜欢上古史这种未定的史学,未定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挑战,破译起来有种侦探小说般的快感。洪荒年代的生活血腥、暴力和困惑、但这种历史成因对遥远的我们却充满诱惑。李硕老师也很会讲故事,他这本《翦商》我会买来看的,还有他提到的 Mel Gibson 的《启示 Apocalypto》。听了这期我也开始了解了孔子为什么这么推崇周公,这么看来周公真得是整个中国文明转型的先驱,一个人完成了这么重大的事,不仅留存了商朝的血脉(孔子是商朝血脉),还篡改了他们的历史记忆让文明忘掉了杀人献祭的习俗。
边角聊 EP 06 | 隐私泄露、实名裸奔,我们该怎么办?可以借此了解一下不同利益方人如何理解隐私权。
鼓腹而游 EP 023 | 重读:从格林童话到哈利波特,听他们聊天好有趣,饭一下就做好了(。不过听到童话集作为出版物和故事题材是很晚近的产物,非常有时代性,从古早的黑童话,到后来的充满道德训戒的故事,再到趋于经典的写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童话没有那么脱离现实。
痴人之爱 EP 53 |《缺席的城市》:他引诱读者成为侦探,进入小径分岔的花园,听到嘉宾和 Piglia 的互动,有点感慨。原来 Piglia 曾经还是毛派。离中国最远的国家的作家,离中国最近却又最远的我们。
新•井户端会议 对话马伯庸:行医靠仁心仁术 写书要健康自律,亲王讲话好有意思,这集是介绍新书的,不过末尾也讲了他这么自律的人如何保持健康和自律。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工作和家庭要分开,特别是对自由职业者来说。好的,我明天就去图书馆。既然这么多优秀的作家、研究者都受困于这条规律,那我也不应该把自己看得太特别,他们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吧。去图书馆!冲!另一条大概就是,无论如何,先开始写,不要等资料收集齐了或者准备好了在写。在大脑里的和写下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思考。
商业就是这样 Vol.59 一座超级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内容如其名,从几个侧面讲了上海是如何运转的。原书 The Works: Anatomy of a City (by Kate Ascher) 感觉很不错,值得收藏。听到数据的时候想想有点可怕的,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给我一种很邪恶的感觉,就像把人的信息抽象出来置于观察和控制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最后都会被算法抽象成几个点。虽然这是各种社会学科以及商业的常规手法,但想想还是觉得很邪恶。我那么敬重的人也只被用作一个点吗。
午夜飞行 VOL DE NUIT | Vol.51: 沿河散步,跨越时空|京杭大运河 CityWalk,这个形式感觉好新颖呀。两位姐姐感觉好像播音专业的,听起来和许多旅游电台一样,又温柔又好听。这个形式也很有意思,在杭州和北京我都去看过京杭大运河,但是从两端同时开始讲,就仿佛跨越了时间、空间的一场对话,真得很有趣。虽然讲述的内容有点蜻蜓点水,但是却讲得我有点想家了。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 Vol. 36 威士忌的鄙视链和保姆级入门教程,扫盲贴,讲得挺好的。鄙视链这种虽然非常消费主义不值得关注,但是了解区分度背后的故事也有助于自己选择商品。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浪费在一种消费品上的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很多时候真得只能被厂商牵着鼻子走,这好像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事。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 Vol. 44 兰亭神话:王羲之和一场公元四世纪的存在主义思考,关于这篇兰亭、其书法和王羲之本人的一些介绍。知识向。
忽左忽右 怪力乱神特番|民间斗法、祝由术与新春玄谈,「怪力乱神」系列终于更新了!最喜欢听这种故事。
鼓腹而游 024 | 壬寅年终盘点,最爱的聊天节目又来啦。有许多点都深有同感,譬如大家(指出版市场)对于写作社会议题的作者太宽容了,那本《我的二本学生》我当时也是听说讨论热度大,也抱着很大的期待去读,结果读了一点感觉完全就是一些博文的集合,没有读到我想读到的东西,感觉被诈骗了。
鼓腹而游 013|何处是江南?南京vs杭州,有点想家,就重新听了这期。我很喜欢的江南,除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以外,还有更加私密的情感意义上的江南,譬如养育我风土与雨水。唉。里面提到三岛的几篇假装成游记的短篇小说,感觉蛮有意思的,有空去读读。
昨日之海 EP 01 | 莱姆《未来学大会》:欢迎来到真实的臭水沟,听故事简介感觉还蛮吸引人的(但是感觉故事概括的太好以至于听了这个故事概括我不太确定自己还想不想翻原书(
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 | 永璞季|No.35 春晚 40 年:一台晚会背后的社会经济史,关于历代春晚的疏理,春晚确实就是官家文化和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产物。现在的春晚,文化总结与展示和不出错是基调。
新•井户端会议 |【串台贝望录】年终总结“播客”篇:元了三年 何时赚钱? 贝望录 Ep 103. 串台|贝望录 x 井户端会议:播客「老江湖」来聊聊走不出的播客元年。上下集,讲了很多关于中文播客行业的方方面面的事,非常有意思,虽然我对财经并不感兴趣但也听得津津有味。我听播客属于跟着人格魅力走的,主要是听主播、听得是陪伴感,而不是听内容,
所以程老板懂什么「忽左忽右」。贝望录 Ep 96| 为什么焦虑是 B 站 UP 主的必修课?感觉智能路障真得好实诚,有什么就讲什么,也不打太极。而且我发现他很会讲故事耶,点开他在 b 站上讲述自己生平的那个视频,真心觉得他可以成为一位好的播客主播。不过视频受众比播客大多了(
贝望录 Ep 61. 把茶叶卖给年轻人有多难?虽然我蛮喜欢喝茶的,但我觉得这种没有经过工业化的产业都很难接近。喝茶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想要买到好的标准化的茶叶却很难。商家都在吹嘘什么文化什么乱七八糟的,非要给它附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胡乱定价,导致根本不敢买。茶馆也是,进茶馆的感觉和进奢侈品柜台是一样的,压力很大,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傻冒。总体来说,这个行业给我的感觉很傲慢。希望早日像咖啡一样经历彻底工业化和市场化。这期节目其实讲了更多的细节,嘉宾的观点我基本也都是认同的。只是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茶叶的普及并不成功。
忽左忽右 Ep 221 | 四谈美国媒体续命问题:杨一眼中的“百年未有之变局”,对传统媒体的转型又了解了一些,而且和中国的媒体业对照起来很有意思。原来美国的播客业这么繁荣啊。
文章
WHY I WRITE by G. Orwell,很奥威尔,但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位作家不很理解,读起来没什么感觉。相对来说村上分享的写作历程我读起来更有感触。
我在2022年学到的52件事情,阅读感觉很奇妙。世界历史不同方面的侧写。
RSS 二十年,我的网龄没那么长,也不是什么信息用户,所以最近才知道什么是 RSS,这个博客就有 RSS 地址,我也订阅了一些个人博客,虽然大部分都没看,只是确认一下博主还活着、还在更新。读完这篇文章发现 RSS 原来真得是老古董了,而且对现在的互联网生态有这么大的影响。互联网相关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大概是他们一直在主动地分析用户的行为逻辑,以此尝试做出更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形式与平台。
东北的多重边缘,一篇写东北的文章,让我重新理解了东北。以前我对东北的印象就像文章里所说的,只是一个经济衰落的投射。而东北却是融合了一部中国现代史的地方。以后有机会的话想租辆车一直往北开,直到开到边境为止,沿途好好体验一下无法被定义的历史。
余华:布尔加科夫与《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完有所收货,但感觉自己读这本书的感觉和余华老师的不太一样。本来想写一篇书评,但是好像没有时间写了。
ahxxm’s blog 2022年读书随笔,同学的读书笔记,观摩、学习。我觉得自己相比之下有点文盲,又笨,读书又慢,还爱显摆,哭哭。
缘分与命运——我的2022阅读书单,马伯庸的书单,好有趣,其它书估计都没法弄到,但那本 Bullshit Jobs A Theory 我明天就去图书馆借!
高林:2022年阅读印象记 | 青年维也纳,高林老爷的书单,看完后我觉得自己好文盲。学历史的人好可怕……
我得”空心病”这几年,写得很真实,被刺到了。我也起来时经常觉得脑子空空的,感觉能量耗尽。
2022年阅读总结 by 樸論清言,一个历史博主的年度书单。打算读《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和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Poland, Ukraine, Lithuania, Belarus, 1569–1999,另外讲清朝的法律和政府运行的几本我觉得也很有趣,但应该没有时间看了……
“人死后归于宇宙何处”:古代中国的生活、观念和信仰,节选自《观念的形状:文物里的中国哲学》,感觉挺有意思的。
‘The tipping point is coming’: Unprecedented exodus of young life scientists is shaking up academia,科研圈有翻译“我这辈子卷够了”:美国博士生大举逃离学术界,PI们遭不住了,哇真得惨,唉,我们这个领域还更特殊点,没有那么惨,如果真惨到这个级别我马上就跑了,但虽然没那么惨但也不好过,这样不上不下的就更难受了。
刘宗迪|我研究《山海经》,首先是要给它正名,这篇真得很神奇,有点想把作者写的那三本书加入书单了。我以前对《山海经》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书中的东西很有可能不是虚构的,而是写实的,只不过古人的知识认知与描写方法与我们大不相同。我看过一些研究,我曾经看到有把这本书的地理范围划到美洲的,从地理到生物都做了相关对照,古称的昆仑山脉都划到非洲去了,但是看起来很有道理,我自己也做过地图,得到很像的结论。这本书得到的结论确是「我们既然知道《山经》的一里仅相当于现代的0.024里,那么,《山经》中说的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范围,折算一下,也只不过是方圆七八百里而已,大概就相当于今天山东的鲁中南山区范围。实际上,《山海经》记载的就是山东地理,我在《众神的山川》里用大量的考证和论证、花很大的篇幅,就是要说明这一点。」震憾我一整年。原来版图这么小的嘛。
新年快乐,我还以为这「苔原」公众号已经被王江山接管了,原来刘书宇还活着嘛……
我恐惧,我要喝点白酒——华东师大青年学者江绪林自缢身亡,已经六年过去了。刘擎老师的悼念词每每念及都感慨万千:劉擎:追憶與啟迪──江緒林博士告別儀式上的悼詞,崇明也写有一篇回忆文章:行過死蔭的幽谷:送別江緒林,写得很诚恳。另一篇文章整理了一些最后发生的事情:全现在|他们寻找江绪林,就是在寻找自己。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没有人得出答案,他们也不需要一个答案。所有的解读,都不过是生者的自我投射。」唉,看着他的死我感觉就像自己的影子死了。
“三和大神”被动消失之后,里面提到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关注命题,90年代关注隐匿于主流视野之外的少数群体,2000年左右关注三农领域,2010年左右关注新一代受过更好教育年轻人的上升通道,2015年左右关注新一代年轻进城务工群体,2020年左右关注新一代年轻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很多失落。
自由主义为何衰落? | 青年维也纳,看完后感觉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新自由主义的衰退,原因就是一句「凭什么」。
视频
阿凡达真的是纯音译吗,lingucor 的语言学视频,答案是不只是音译。
The Influences of Naoko Yamada,影响山田尚子的一些电影家。感觉被安利到了好些电影家。Yasujiro Ozu (the quietness)(当然他的作品也看过许多了,感觉日本的电影人和动画导演或多或少都受到小津安二郎的影响吧), Sofia Coppola (the implusive), SerGei ParaJanov (the visual), 杨德昌 (the sense), Lucile Hadzihaliloic (the feminine),一键加入观影列表
Naoko Yamada — At The Entrance To The Universe,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看到这么好的视频。感觉自己有点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山田尚子的作品。(这个 YouTuber 做的很多吹京阿尼的作品都可以看看!)
NASA: Fly Me To The Moon,This is a short music video played at the end of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Apollo 11 a couple of years ago. 本来是听歌的,但是看视频看得也有点五味杂陈。冷战时期的人可能也没想到现在的世界会比烂比成这样吧。
Tchaikovsky “June” Barcarolle,虽然以前也经常听六月船歌,但最近多了几分感触。有次我去湖边吹着湖风、看着芦苇,歌单里随机到了这首曲子,眼前的景色成了历史的乡愁,现在的一切都是易逝的。
二〇二〇·中國裝束復原秀現場視頻,这个好棒。以前对服装特别上心,还买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但是看再多文字和图片都不如实际看一场服装秀。
The Tau Manifesto talk (short version) 介绍为什么 \tau = 2 \pi 是比 \pi 更加有用的常数,听了觉得挺有道理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 人知是荔枝来|《长安的荔枝》 up 好可爱,而且讲故事的能力好棒。加入书单。
如何从一位女工的口述史,展现阿根廷的关键十年? |《堂娜玛利亚的故事》讲述也是表演(并非贬义),我们通过讲述确立自身。很有趣的题目。
坦然、接地气、能与博尔赫斯比肩,这是怎样“了不起的作家”?魏然老师终于开新坑了,感动,这个新系列讲科塔萨尔。
峰哥侯翠翠:一场双向奔赴的伪下沉表演【解构B站】当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网络学生左派现状。